指紋能夠預測孩子的未來嗎?
更新 : 2018-09-20
在捷運上,看到一個小男孩安靜的在看自己的書,我忍不住誇獎兩句,他母親非常得意的從皮包中抽出一份報告說:「你看,他以後要得兩個博士呢!」我聽了異常驚訝,在神經心理學這個領域三十年了,還沒有聽說有那一種報告可以預測一個孩子未來可以得幾個博士的,這個母親見我不相信,便把報告塞過來給我看,一邊說:「這是最新的皮紋檢測,電腦做的呢!」我一看,原來是一種類似性向測驗的報告,裡面描寫性格的語句模擬兩可,語焉不詳,但是推論未來的部分卻寫的很肯定、很大膽。一個幼稚園左右的孩子,一切尚在發展中,這個測驗是根據什麼來做此推論呢?一問之下,更不可思議了,原來是測孩子的指紋,將十個指頭的指紋輸入電腦後,電腦依指紋來判定腦紋再來推測孩子的性向與聰明智慧。這真是令人驚訝極了,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東西,竟然成了生命共同體,指紋變成可以測腦紋了。
指紋≠智力≠成功
我們的指紋是每個人所獨有,每個人不一樣,我們大腦也是每個人所獨有,每個人不一樣,但是兩者的相似處到此為止,無法再衍生出去。在神經發展學上,這兩個發展不同期,沒有任何的因果關係,指紋是沒有辦法預測腦紋的。我想這個皮紋檢測會這麼流行,跟一般人對大腦的正確資訊不夠有關,很多人都迷信腦大等於聰明,大腦跟智慧當然有關係,但是關係不多,相關係數只有0.34而已,也就是說,只有百分之十二(0.342=0.12)的智商可以歸因到腦體積的大小,這個相關太低了,不足以預測一個人智慧的表現,更何況一個成功的人並不是最聰明的人,耶魯大學的史登堡教授就寫了很多書來說明為什麼一個聰明的人會失敗。其實這個「腦大便是聰明」的迷思最好的反駁例子是愛因斯坦的腦。
愛因斯坦頭腦只有1230克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二十世紀的天才,他死後遺體火葬,但是大腦特別分離出來保存,許多科學家都想從他的大腦上找出腦與智慧的關係,結果發現愛因斯坦的腦竟然沒有比別人大,他的腦重1230 克,比一般男性的1400克少了170克,令許多人跌破了眼鏡。也有人比較了林肯、貝多芬、高斯(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的腦,發現也沒有特別大,可見腦大小跟聰明才智相關真的不高,父母不應該太過注重孩子有多聰明而應該將教孩子的重心於在品德、毅力上。一個成功的人往往不是這一群中最聰明的人,但是他一定是這群人中最勤奮、最有毅力、最鍥而不捨的人。美國有名的醫生佛克曼就是一個例子。
勤奮與毅力勝過聰明
佛克曼醫生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他在癌症治療方面可以說是第一把交椅,他曾在自傳中講到他為何能在二十世紀初期,猶太人受到極端岐視,有錢也不能去住紐約和芝加哥的大旅館時,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去做駐院醫師。他說當時全國有一千多人去面試,口試就在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舉行,他早上去初試時,老師問了他一大堆細節的問題,像乳癌如果不治療可以活多久...等他不能回答的問題。出來後,他就在圖書館中找資料,把剛剛不懂的弄懂,想不到下午複試時,老師問的竟是同樣的問題。因他已經趁著等待時間把答案找出來了,所以他回答得最好,以第一名錄取。面試的教授對他講了一句話,令他終身不忘,「醫生握有病人的生死大權,作醫生的不可以有不懂而不去追根究柢、找出原因的心態,一個病人的不幸經驗一定要成為下個病人的救命治療,這個醫生才對得起他的良心及死去的這個病人。」佛克曼知道自己不足,因此在中午休息時去找書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弄懂。這位口試委員對他說你以後會成功,因為你懂得改進自己的缺點。
以品德情操為成功鋪路
後來,他果然成為哈佛大學最有名的醫生。他將這個成功歸功於他父母對他待人處世的訓練,在他們家中,任何不懂的問題,一定要立刻去弄懂,他的父親每天在飯桌上都會追問他們昨天問題的答案,養成了這個鍥而不捨的良好習慣,使他終身受用不盡,所以,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他可以得幾個博士而是在於他有沒有努力培養成功人的特質。
既然指紋是不可能測出腦紋的,何不將這測試的二千元拿去買書給孩子看,培養他的品德情操,為他的成功鋪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