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名人是不是都會培養小孩留洋、唸MBA,走上和父母一樣的路,在商場打滾賺大錢?富邦投信總經理丁予嘉沒讓小孩上昂貴的私校,也不強迫小孩一定要考前十名,因為自己的工作時間長,丁予嘉就聽過兒子說長大後不想像他這樣,所以他對小孩教育的態度是,「專注在自己的興趣上學習,比不上同學沒關係,真正了解學習內容比考試成績好重要,慢慢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以後自然有能力靠專業賺錢。」
身為投信總經理,每天都要了解股票行情和基金走勢,丁予嘉認為自己足堪為理財專家,而且因為「理專講什麼都會不同意」,所以打理錢財完全靠自己。只是這位理財專家對子女的財富規劃很簡單,沒有定時定額基金,也沒有逢低買進績優股票,只有兩個小孩每年各繳約九萬元保費的儲蓄險,還有平常的零用金發放。
保單滿足基本保障 將來信託移轉財富 丁予嘉的兒子十四歲,女兒才十一歲,因為年紀還小會「搞不清楚狀況」,還不需要給一筆錢,而且子女離出社會工作賺錢還有一段蠻長的時間,如果現在身上就綁一堆財富反而會先遇到繳稅問題,所以現在只是簡單地幫他們各買了一份儲蓄險,有一份最基本的保障。以後在財富移轉上,會利用每年贈與稅一百萬元免稅額的方式,也考慮用費用低的信託,丁予嘉認為把移轉財產的事,交付銀行信託是對子女最好的保障。至於並沒有特別存一筆教育基金,是因為不用刻意存錢,「要上什麼昂貴的學校,任何時間學費都付得出來。」
不過除了已經買下保單,其它想法都還停留在丁予嘉腦海中。相較於有些金融界名人從子女小時候就刻意栽培他們認識複雜的金融環境,了解金錢要如何運用,丁予嘉並不會希望子女現在就知道什麼叫股票、什麼是基金。
萬貫家財 不如一技在身 他的想法很特別,認為雖然職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而且現在的環境是還要跟全世界人一起拚,每個家長也都希望子女從小就精通十八般武藝,但下一代的平均壽命可能活到一二○歲,這麼長的人生要過,如果現在就逼他們學這學那,潛力可能都被逼光,長大後靠自己開發出來的潛力才能長久,「小孩子快樂一點比被逼好。」
丁予嘉和太太都完成博士學位,但兒子在學校怎麼考試都是倒數五名,不過丁予嘉不會給兒子太大壓力,反而會動腦鼓勵他,藉生活中的事讓兒子知道家境不錯、能過好日子是因為父母靠知識努力工作賺來。所以就算成績差,也可以依自己興趣培養出一技之長,兒子在班上活潑好動,丁予嘉甚至認為兒子將來讀戲劇系、走演藝圈都沒問題,反正就是希望子女「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但原則是那「一技」門檻不能太低,有些不用學太多就能做的工作就不行。
零用錢用完就沒有 別人有是別人的事 丁予嘉說,小孩知道家境不錯,不過他會讓小孩知道錢都是爸媽的,並不是他的,所以他也不能亂花錢。而且家裡能有今天是因為父母靠知識辛苦賺來的,順便也鼓勵他以後要培養出自己賺錢的專長。有錢是不是平常都可以吃好穿好的,「在學校一份早餐三十塊,午餐買個便當五十元,這樣就好了。」
對子女在成績上不強迫表現,但對平常零用金的管制卻很嚴格。女兒太小,吃住都在家裡,所以還沒有零用錢,兒子是一星期一千元,用完就沒有,但可以靠洗碗一次賺二十元,擦桌子一次五元,早上叫一次就起床十元,不打電腦一次二十元等生活上的瑣事來賺錢。不過如果零用錢用完還想跟父母要來花,就要收利息,如借兩百元,下次還錢要多付利息五十元,如果要打電腦,一小時也要付電費五十元。
至於過年收的壓歲錢只能用十分之一,其餘存進丁予嘉替兒子開的個人帳戶。丁予嘉說,小孩對只能用紅包裡的一點錢當然很不高興,不過他立下的規矩是十八歲成年以後才能自己動用,現在除非是出國、生日等這些特別的日子,才能要求買昂貴的禮物,否則平常想買貴的東西要靠自己慢慢存錢。
兒子在學校裡很活潑、很愛交朋友,有時和同學出去玩在金錢上也表現得很大方。這點丁予嘉會特別叮嚀小孩,偶爾出去玩如果同學剛好那陣子比較沒錢、透支了,當然幫對方付點飲料錢、計程車錢無所謂,但朋友是互相,如果要靠花錢替別人付帳來交朋友,那朋友肯定不能長久,「況且請客是要自己願意,被逼也不太好。」
因為小孩都還在國中、小學唸書,丁予嘉不會現在就想灌輸他們成人世界裡複雜的金錢觀念,他認為小孩長大自然會了解,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學得以後能靠自己獲得金錢的能力,對金錢養成正確的「量入為出」、「不奢華」的觀念就夠了。
※ 本文轉載自
《今週刊》之
《子女財富種子》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