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學當「男生女生」

  四歲到六歲這段時間,孩子慢慢能夠知道小女生長大還是女生,小男孩長大還是男孩。即使六歲孩子還是偏好用長頭髮、穿裙子等外型分辨女生或男生,而不是以性別特質或角色作為判斷根據,他也將逐漸地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時間、空間場所、衣著而改變。
  隨著幼兒在生理、認知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他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會加入社會價值對性別的想法和詮釋。並且孩子也將進一步學習到以一個人的角色、行為來說明男女之間的差異。
  此時,對身為孩子行為重要模範的爸媽來說,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別角色,就十分重要了...

  四歲到六歲這段時間,孩子慢慢能夠知道小女生長大還是女生,小男孩長大還是男孩。即使六歲孩子還是偏好用長頭髮、穿裙子等外型分辨女生或男生,而不是以性別特質或角色作為判斷根據,他也將逐漸地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時間、空間場所、衣著而改變。

  隨著幼兒在生理、認知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他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會加入社會價值對性別的想法和詮釋;並且孩子也將進一步學習到以一個人的角色、行為來說明男女之間的差異。年齡更大一些的國小兒童,對性別的刻版印象尤其強烈而固著,他們會堅守「女生一定是這樣」「男生每次都這樣」的標準。

  此時,對身為孩子行為重要模範的爸媽來說,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別角色,就十分重要了。

不要擔心太多
  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擔心--當小女孩爬上爬下時,你會勸她別野得像男生一樣?小男孩學著媽媽玩髮飾時,你會趕緊拿玩具車阻止?當然你沒有惡意,只是潑了孩子冷水而已。其實,不必要太過擔心孩子有「與性別相反的行為」,也無須一意禁止他繼續進行這樣的嘗試。對孩子來說,這是探索和試驗的時候,不論男生女生,都應該有相同的機會,被鼓勵從事自己感興趣或好奇的活動。否則,他只是一再接收否定的訊息,反而無法建立健康的性別概念,也很難建立自信。

更為彈性的空間
  除了被動地看著孩子自己探索,爸媽也可以主動提供他更多樣彈性的空間,接觸不同的遊戲、活動器材、學習內容,不因性別而有太多限制,或只是耽溺於某種特定的性別情境活動。讓孩子不論是心智、情感或身體成長,都能有更全面且自由的發揮。

重審家庭分工
  孩子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模仿與學習,也會影響他的性別認同發展。這時,爸媽就有必要重新審視家庭分工的現況:基於男女而有別呢,還是依照個人的體力時間分擔?是用強迫分配還是相互合作的態度?當你嘗試教孩子幫忙做家事、學習常規時,會因為男生女生而不同嗎?你有沒有自行剝奪了孩子學習不同工作內容技能的機會呢?

引導孩子欣賞、接納個別差異,而不是性別差異
  你是否會用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來認識、解釋某人、斷定某種行為?爸媽在言語間,會一再透露對人的價值,而這將影響孩子最無形也最深遠。盡量引導孩子從欣賞個人特質的角度,學習對待不同的人、回應不同的行為,而不是用「這屬於男生、這是因為她是女生」的態度,將孩子身邊人事物先作了分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在性別教育上也是如此。爸媽如能用正確的觀念與適當的方式來引導孩子,那麼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能揮灑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