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總動員,爸爸一起來!

對現代的家庭而言,爸爸和媽媽如何共同養育孩子是很迫切的任務!光靠任何一方育兒(目前仍多是媽媽),其實是相當有限的。那麼,身為妻子的媽媽可以怎麼做呢?在找到答案之前,先從大腦生理學來看,男性和女性的腦對育兒工作的差別。

母性來自天生
女性產前與產後,腦部會產生很大變化。腦中有塊皮質層稱為「邊緣系統」,負責掌管人類本能,並且會因生產而更加活躍;媽媽之所以會有「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要保護寶寶,就算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豪壯心情,其實正是「邊緣系統」所發揮的功效!所謂的「母性」,就是女性天生擁有凌駕於理性之上的育兒本能。

相較之下,男性遺傳基因中並不具備與「母性」相當的系統。男性的腦與身體,並不會因寶寶的誕生,而產生任何變化。爸爸之所以會感到「孩子真可愛」或者產生「我要保護孩子」的心情,完全由大腦皮質主導。這種心情,屬於理性的一種,和女性只要是母親「自然具備母性」是不一樣的。

女性較男性擅長分辨嬰兒哭聲
此外,以小嬰兒哭聲為例,面對呼天喊地的嚎哭,總讓爸爸急的跳腳,因為他們無法分辨小嬰兒的哭聲。而媽媽的狀況又是如何呢?對分辨嬰兒哭聲,女性大腦較男性大腦佳。

人類的右腦,可以感覺到聲音的變化。右腦的前額葉負責掌握聲音變化;左腦的前額葉則負責解釋不同聲音所表示的意義。如果我們觀察女性的腦部,就會知道女性腦中,負責聯繫右腦與左腦的胼胝體比男性粗許多。這表示右腦、左腦交換資訊的層面上,女性要比男性順利。

雖然爸爸們因上述生理構造,分辨不出小嬰兒哭聲的不同。可是,如果因此責怪先生「一點都不愛寶寶」或先生擺出一副「我無法分辨嬰兒的哭聲,是理所當然的樣子」時,雙方都是不對的。我們現在所提到的是「女性大腦比男性擅長分辨嬰兒哭聲」但,我們並沒提到「男性大腦無法分辨嬰兒哭聲。」人類大腦是有彈性的,透過後天學習,是沒有所謂做不到的事。

父性需要反覆學習的歷程
腦的學習可分「運動學習」、「手續學習」兩種。其中「手續學習」非得在嘗試與挫敗中才能習得。也就是說「手續學習」必須反覆自問「我為什麼會失敗」的方式習得,而「分辨嬰兒哭聲 」的能力,屬於「手續學習」範疇。所以當爸爸們了解「寶寶現在哭的原因,原來是……」時,正是經歷「手續學習」的過程。

雖然,男性不像女性,無法在孩子一誕生後就自然產生「做爸爸」的知覺,不過,爸爸是很容易學習的!只要運用「腦的學習效果」作引導,可是潛力無限大喔。接著,運用照顧小嬰兒的例子,你可以如何教導先生。

當爸爸,從學習換尿布開始!
對先生來說,幫小嬰兒換尿布是參與育兒的一道難關,肯幫忙換尿布的先生,往往也會邊換、邊強調「我只幫忙換小便!大便我才不敢換呢!」不然,就是邊換著沾有大便的尿布,邊裝出被強迫碰觸骯髒東西的嘴臉。

腦部的杏桃核會導致人們對某項東西產生厭惡感,而厭惡感是種近於本能的感覺,我們沒辦法制止這種感覺產生。另一方面,位於腦部前端的額葉會負責掌管「理性」,因此,它可以控制人的本能,所以這種厭惡感照理說可用理性力量控制。如果想讓先生學著幫嬰兒換尿布,就以合乎邏輯的方式,理性地向先生說明吧!

你可先試著說:「寶寶只有喝母奶,所以他的尿尿和水沒什麼兩樣,一點都不髒喔!」及「從寶寶的大便可以知道他的身體狀況,你也一起來看看!」然後再把寶寶的排泄物與寶寶的可愛笑臉一起給先生看,雙管齊下、再三說明讓先生漸漸習慣。久而久之,腦的學習效果就產生了。先生會逐漸以「習慣」,取代「厭惡感」。假使你能成功完成這步驟,那麼,讓先生學著幫小嬰兒換尿布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也就是說,當先生已不再那麼排斥幫小嬰兒換尿布時,成功!

※ 本文節錄自《幸福總動員,爸爸一起來!》川島龍太著,吳宗珊譯,信誼出版,2006年。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