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同理之心——埋下愛與關懷的種子

同理心是關懷、助人、分享、等待、公德心及道德感等品格養成與社會技巧中的基本元素。若是孩子沒有辦法同理他人的感受,就等於失去了一顆溫暖、關懷的心,更不用說擁有道德正義感了。但孩子的同理心何時萌發呢?父母又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同理心是關懷、助人、分享、等待、公德心及道德感等品格養成與社會技巧中的基本元素。若是孩子沒有辦法同理他人的感受,就等於失去了一顆溫暖、關懷的心,更不用說擁有道德正義感了。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會他的感覺。例如孩子看到弟弟跌倒時,他會覺得一定很痛;聽到旁邊小朋友哭泣的聲音,他也會感到難過。也就是說,好像這些事情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樣。


同理心何時萌發?
美國心理學家霍夫曼(Hoffman, M.L)發現,剛出生的嬰兒因為聽到其他嬰兒哭泣的聲音,也會跟著哭,這正證明了人類的「同理能力」與生俱來。
然而孩子在成長到六個月後,這種天生直覺的同理反應,會逐漸變成有意識的感受,自此「同理心」開始受到外在環境與家庭教養的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1~3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中心階段,他關心的是自己所需,看到的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別忘了,同理心的種子早在嬰兒時期種下,它需要一點一滴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所以從滿足孩子需求開始,營造愛與關懷的家庭氣氛,在生活中時時刻刻的引導孩子,他就會在被理解接納的同時,也學到同理的能力。以下六個教養原則與方式跟大家分享:

1.即時回應,滿足需求:當你可以即時、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自然會產生安全感及信賴感,他漸漸地也學會注意他人的需求。

2.以身作則關懷生命:當你以身作則去關懷、同理別人,孩子也會觀察到你的行為,並會記住這樣的方式。就像孩子受傷時,你幫他貼上OK繃,有一天當他發現有人受傷時,也會去找OK繃來幫他貼。

3.鼓勵孩子表達情緒:能夠認識自己的情緒,進一步才會覺察並接納他人的情緒。當孩子大聲笑、大聲叫的時候,你可以微笑的回應他說:「你覺得好玩,所以你現在很開心對不對!」,孩子會從你的話語中,漸漸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狀態。

4.讓孩子成為小幫手:當你給孩子一些任務,他會很樂意當小幫手。像是幫睡在沙發上的爸爸蓋被子,你可以先提醒他說:「你看,爸爸在沙發上睡著了!他會冷喔!請你幫忙拿小棉被幫爸爸蓋。」在你的話語中,孩子會發現沒有棉被蓋的爸爸會冷,從中觀察到爸爸的需要。

5.從扮演遊戲中學習:扮演是孩子體驗他人感受的最好方式,你可以偶爾跟孩子互換一下角色,讓孩子當媽媽或爸爸,你當小孩,請他餵牛奶、蓋被子或是帶你去散步。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醫生病人的扮演遊戲,讓他體會生病時的難過和不舒服。

6.提供孩子與人相處的機會:同理心的養成必須靠人與人的互動,在一起玩、一起分享的過程中,孩子會看見其他孩子的需求,這也是引導孩子同理的最佳時刻。


陪伴,滋養孩子的心靈
同理心的養成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而來,許多大人都仍在學習,何況是還處於自我中心的小小孩。不過,你給孩子的愛和關懷都會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裡,有一天,你會發現他關懷別人的樣子,就如你愛他一般的真誠。


※本文節錄自《小太陽Family》2006年10月號,更多精采內容詳見當期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