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電視廣告就知道是他的聲音,他製作的電視、電影,永遠有著獨特的台灣味,吳念真雖然在電影《多桑》拍出了傳統父親嚴肅的形象,私下說起自己身為爸爸的歷程,就像台灣「歐吉桑」一樣充滿濃濃的父愛。
一聽電視廣告就知道是他的聲音,他製作的電視、電影,永遠有著獨特的台灣味,吳念真雖然在電影《多桑》拍出了傳統父親嚴肅的形象,私下說起自己身為爸爸的歷程,就像台灣「歐吉桑」一樣充滿濃濃的父愛。
看吳念真悠悠點起一根菸,不需要開口,就覺得他彷彿已經開始講故事。
他寫的文章、他拍的廣告戲劇與電影《多桑》、他導演的《人間條件》系列舞台劇、他主持過的電視節目,都跟他的人一樣,散發著笑中帶淚的濃濃台灣味。沈默不語的時候,神色也如同六O年代的傳統台灣父親,緊繃威嚴地似乎不容別人多嘴多舌。
然而,他與兒子吳定謙相處,倒像「哥兒們」,經常在外人面前彼此吐槽得「沒大沒小」。吳念真說,「我一直告訴自己,你沒有力量教他什麼,那就跟他好好相處、當他的朋友吧。」
教育太難 努力不成為傳統多桑 年輕時代的吳念真,對於為人父母沒什麼信心,30歲結婚就決定只生一個。「我是長子,不生會被長輩唸,所以生一個代表我們會生。生小孩不難、養小孩也不那麼難、可是教育很難,我看看自己,不懂的很多、常常在犯錯,當父母卻必須教導小孩子這個那個,這讓我感覺很疑惑、沒有把握。」
「我常想,如果有一天他長大戀愛了,失戀的時候,希望他願意抱著爸爸痛哭,我就心滿意足了,代表我這個爸爸或許當得不怎麼樣,但是起碼孩子可以信任我。後來他第一次失戀,跑來將房門一關,真的抱著我大哭,那一刻,我就覺得,可以了,我這個爸爸可以了。」
孩子是鏡子 不經意的言詞也要注意 「侯孝賢拍《童年往事》有一段,以前常看他爸爸坐著練毛筆字、看書,他自己卻惹事生非打架,有一天很晚回來,想起爸爸為什麼常坐在那裡呢?就自己去坐坐看,拿爸爸的筆寫字、做跟爸爸一樣的事,很奇怪,從此以後就安定下來了。」
「這段觸動我蠻深的,那時定謙3歲,我開始思考自己該做什麼給孩子看。於是,我在書房寫東西、看書,他跑進來問我做什麼?我就仔細告訴他,爸爸在寫東西賺錢買ㄋㄟㄋㄟ;他又問,你在看什麼?這個好不好看?我跟他說,好好看喔,孩子對書的興趣就慢慢出來了。」
「那時有一本《文明的躍昇》,我邊翻邊講給他看;過了差不多一年半年有吧,他主動拿著那本書,阿嬤還笑他,看識否?要不要講給阿嬤聽?想不到他真的把我說過的內容講給阿嬤聽,孩子的模仿原來這麼驚人!」
不過,吳念真差點疏忽了,父母不經意言詞對孩子的影響。他很不喜歡一個政治人物,有時看到新聞畫面就忍不住開罵說,『幹!這ㄎㄛ(這個痞子)!』。有一天朋友來了在那裏吃飯,定謙看到這位政治人物出現電視,跑來跟我們說,爸爸,『幹!這ㄎㄛ!』出來了,他竟然以為俞的名字就叫『幹!這ㄎㄛ!』。我那時覺得,身教言教真的要蠻小心的。」
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吳定謙後來選擇台大戲劇系、從事劇場工作,去年參與《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演出,然後跟隨外國導演學習。吳念真從來不認為這是受他薰陶的結果,不過,父子共同工作的過程裡,看到兒子的人際互動,「有足夠的三八和一點點風騷」,他感到很安慰了。
吳念真說,孩子都大學畢業啦,父母的責任已了,接下來就要看他自己,「我太太最常說一句話,至少家裡兩個男人沒有去犯罪,她對防止社會犯罪有功。我從來沒想過兒子以後要變成這樣那樣,不會要求小孩去完成我的夢,或者追求我完成不了的夢,也不擔心他會不會餓死。他們這一代比我們幸福,沒有後顧之憂,就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他出國唸書,或是喜歡上更有趣的事情,我都一樣尊重。」
至於吳定謙自己怎麼看呢?吳念真笑著再點一根菸說,不少朋友稱讚定謙「青出於藍」,早就長得比爸爸挺拔的定謙卻酷酷回應:「他這種藍,蠻難出的喔」。
這個小故事,吳念真講過幾次了,臉上依然掛著樂此不疲的表情。
※本文選自
《學前教育雜誌》2007年二月號。
本月其他精彩報導
*寶寶牙齒保健 從第一顆牙開始
*讓寶寶長到最高點
*北中南親子書遊地圖
*3~6歲:公不公平,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