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爸媽都很頭疼孩子打架、吵架的問題,兄弟姐妹間一天到晚為了搶東西、奪位子這種芝麻小事鬧得不可開交,有時甚至不管對方會不會受傷,孩子掄起拳頭猛打,任憑爸媽講道理、體罰、面壁思過都沒有用,令爸媽困擾極了。難道要他們相親相愛、兄友弟恭,真是天方夜譚嗎?
許多爸媽都很頭疼孩子打架、吵架的問題,兄弟姐妹間一天到晚為了搶東西、奪位子這種芝麻小事鬧得不可開交,有時甚至不管對方會不會受傷,孩子掄起拳頭猛打,任憑爸媽講道理、體罰、面壁思過都沒有用,令爸媽困擾極了。難道要他們相親相愛、兄友弟恭,真是天方夜譚嗎?
手足為什麼會爭吵,原因實在是太多了,玩具、電視、衣服,都有可能引爆戰端,它不是某些孩子的專利,所有處於三至八歲,有時候甚至延長至十歲、十一歲的孩子,都有可能會兄弟鬩牆。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別忘了你的孩子永遠叫小孩」,言下之意是,他們還小,一來沒有足夠的溝通能力,二來沒有能力想出與成人同樣好的解決方式,三來自控能力差,最後本能式的爭執、打架成了解決的必然途徑。
當然這並不是說,既是孩子共同的問題,就不必解決了,只是想提醒爸媽,他們絕非故意,責備與處罰只會讓問題愈來愈糟。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想想好方法。
方法之一:傾聽
當事情發生時,您聽過孩子的講法沒有?還是劈頭便罵?建議您多聽少說,孩子一定很想把委曲說清楚,但是您是否給過他機會,協助他一起釐清事件發生的癥結點呢?比如說,您可以試著問孩子:「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方法之二:讓孩子提出方法
您也可以問孩子:「你們覺得該怎麼辦才好呢?我想知道你們想怎麼做?」等等,這種避免過度介入的方式,比打罵好多了。讓孩子們自己想出處理衝突的做法,不但可以讓爸媽在孩子的爭執中全身而退,孩子也可以學會協商、討論、讓步的社交技巧。
方法之三:轉移
想想作為父母,您是「親子時間」的參與者還是遠離者?如果孩子爭吵的時候您都不在,或者總是各做各的,孩子的爭執便有可能是想博取您的注意;您該撥出一些時間陪陪他,例如:陪孩子看看書,說說話,玩玩遊戲,或做做運動,別讓孩子用爭吵或打架的辦法來吸引您的注意。
最後,請爸媽不要錯誤示範,任何一種以暴制暴的方式,孩子都會從中學習暴力,不可不慎。「口」服「心」不服,一定不是爸媽想要的結果,而要讓孩子們口服心服,當然就得花較多時間了。
<編輯按>:本文出自奇蜜駐站專家游乾桂之網友問題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