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贏!」   ~談幼兒處理競爭的能力

  四歲的威威覺得自己在家裡就像個小天使,因為爸爸會把他扛在肩上,忽上忽下地轉動著;玩累了,媽媽會把他摟在懷裡,用有香香味道的手巾幫他擦汗……。可是,在幼兒園就不一樣了,威威覺得自己得使出渾身解數或與別人相爭,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舉例來說,即使已經高高興興地騎著小木馬了,等在後面的強強也會大叫:「換人了!」或者還沒有貼好色紙,強強就把他的膠水拿走,威威一急,推了強強一把...
  當孩子逐漸從單獨個體走入與他人互動的真實世界時,與友伴間競爭與合作的情形常讓他們不知所措...

  四歲的威威覺得自己在家裡就像個小天使,因為爸爸會把他扛在肩上,忽上忽下地轉動著;玩累了,媽媽會把他摟在懷裡,用有香香味道的手巾幫他擦汗……。可是,在幼兒園就不一樣了,威威覺得自己得使出渾身解數或與別人相爭,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舉例來說,即使已經高高興興地騎著小木馬了,等在後面的強強也會大叫:「換人了!」或者還沒有貼好色紙,強強就把他的膠水拿走,威威一急,推了強強一把……。

面對競爭的壓力
  家中有三、四歲孩子的爸媽,常抱怨孩子越來越會「計較」,甚至「故意」搗蛋出怪招,或變得很依賴、黏人。這是因為此階段的孩子正在發展對於「競爭」狀態的處理技巧。

  當孩子逐漸能夠掌控自己身體與語言的同時,他也從單獨個體走入與他人互動的真實世界。此時,孩子必須學習一些社交技巧來面對不同的情境,例如:表達自我、請求別人、遵從規範。

  其實,三、四歲孩子對於在群體中的互動規則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例如:知道要排隊洗手、知道可以兩、三人合力把玩具箱推回去,同時也與同伴間有了合作、共有或分享的關係。

  但是,對孩子而言,這樣的合作情境在剛開始時並不是孩子所熟悉的,孩子可能有一種愛被剝奪與失寵的感受,因而為了爭取父母、老師的疼愛,經常出現「我就是要贏!」「我就是要!」的行為。如果爸媽不能瞭解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對合作情境的陌生與恐懼,便很容易責怪或處罰孩子;而孩子為了博得爸媽的讚許,又陷入討好、委曲求全的情境中,甚至更嚴重的引發了「退化性的行為」——大小便沒有辦法控制、動作緩慢、口吃等。

  而五、六歲的孩子則會面臨較多來自同儕間的競爭,如:搶奪玩具、炫耀穿著,甚至只是在談論心目中的卡通英雄時,都會引起孩子「競爭」的情緒。

處理競爭的4P建言
  競爭可能帶給孩子某種程度的危機,但孩子也可能從中學習分享與合作所帶來的樂趣。瑞典兒童與家庭治療師 Annika Bjork,對於父母在孩子面對競爭時的處理上,提出「4P」建言:

.隱私(Privacy)
  容許孩子保有個別的玩具、空間以及與父母單獨相處的時間,讓孩子不覺得是被遺棄、拒絕或是懲罰。

.讚許(Pretty)
  發掘孩子美好的特質,瞭解孩子的所長,多鼓勵孩子發揮他的能力,肯定他所做的努力。

.提供(Provide)
  在生活中為孩子提供機會,並教導他如何與父母以外的人相處,在面對競爭、衝突的情況時又該如何處理,以及該如何與人分享、合作等。

.力量(Powerful)
  培養孩子具人際互動中競爭與衝突的力量,同時,也讓孩子相信父母的臂彎永遠為他張開。

  以威威為例,威威的爸媽可以找個與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隱私),好好和他談談:「威威,爸爸媽媽知道你那時一定是好急、好急才不小心推強強,你不是故意的,你只是想把色紙快快黏好而已,但強強也想用膠水,他也好想把勞作做完,這樣好了,我們來想一想怎麼跟強強說比較好,並請他等一下下(提供)。嗯!我們來練習一下嘍……。爸爸媽媽知道你好棒,還會幫老師提積木桶(讚美)呢!威威,你真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力量)」


◎ 資料來源:學前教育月刊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