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難不倒我!用遊戲搭建數學邏輯的鷹架

文╱林夢絹|資深幼兒園教師

4歲的妮妮一向反應靈敏、熱衷學習,卻常在學習數學的計數時顯得不夠專注,老師提問也都以:「老師,我不知道ㄟ!」來回應。老師開始感到憂心而進行觀察。
 
發展小百科:生活中學數學→給予適度挑戰→用遊戲提升學習樂趣

一般來說,3歲的幼兒已可以正確數算數字,4歲進入數字敏感期,對電話、日曆、月曆上的數字都很有興趣,5、6歲幼兒的數算能力更上一層樓,甚至會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

因此父母或教師必須具有高度的敏知能力,當幼兒對一項事物或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時,適時將學習內容加廣加深,或在生活中利用好玩的遊戲,開啟幼兒的數學潛能,讓他享受到挑戰後的成就感,培養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及態度,建構一個好的學習基礎。

鼓勵陪伴孩子數數
妮妮是位觀察力敏銳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常表現出高度的興趣,但是在數數時,卻出現了猶豫不決、不敢說出口的情形。

當其他孩子都能針對老師的提問而認真計數時,妮妮總是反問我:「那總共有幾個?我不知道。」我鼓勵她數數看,她總是回答:「我不知道ㄟ!」我想應該換個策略,鼓勵她、陪伴她一起數數看;在一對一對應的點數中,我發現妮妮會數,而且能正確的說出總數,於是我將心中「妮妮是否因不會點數而缺乏信心?」的疑慮排除了。但在往後的學習活動中,只要出現需要計數的活動,她總是在等待。

她等待的是什麼呢?經過多日的觀察後發現:
1. 她並不是想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或關心,因為在操作教具時,她是充滿喜悅的。
2. 她並不是不會計數,因為她的臉上並未流露苦惱的表情,真正請她點數時,她總是能正確的完成。

那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原來是妮妮懶得自己數,總是想要由別人的口中直接得到答案。

而她純粹只是因為懶得數嗎?這不免令我陷入深思,我應該如何激發她主動學習的動機,針對她的個別差異性,我又應該如何輔導,才能幫助她獲得真正有效的學習?

其實妮妮的注意力已轉移到操作教具的樂趣上了,會不會計數,對她來說不重要,因為她已經會數數了。再則她只要說:「不知道」,老師即會帶著她數,其實也間接助長了依賴性。清楚可見的是,已經學會且內化的知識成了重複且沒有挑戰性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是索然無味的,更別提學習的興趣了。

穩固學習鷹架 3 Tips
雖然孩子必須經由反覆的練習才能獲得知識與技能,但活動的豐富性、趣味性與多變性都是考量的重點;適時的為幼兒搭建「學習鷹架」,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才能讓孩子在活動中享受獲得成就感後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嘗試與挑戰的勇氣。

1. 重視孩子的學習特質
幼兒的發展雖然遵循固定的發展軌跡進行,但不可忽略的是個別差異。為啟發幼兒的數學智能,我們可以做的是:提供及變化學習情境,啟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培養組織應對的能力。

例如:轉換學習情境,將教室移到戶外,透過律動、想像及扮演,讓孩子假想自己是自由自在飛舞的蝴蝶,當音樂停止時,蝴蝶必須就地停下來休息。此時,若以顏色來分(依孩子當天所穿的衣服顏色做辨識),讓他數數看各有幾隻?若要加深難度,也可帶入加減練習,讓孩子以紙筆記錄,在趣味的活動中學習。

2. 生活中學數數
除了教具之外,可提供他實際物品,如杯子、碗筷、玩具……,並帶入故事情境,例如: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要喝果汁,一個人要一杯,讓孩子想想看要使用到幾個杯子?倒幾杯果汁呢?或是進行簡單的買賣活動,有人扮演老闆,有人扮演客人,在買賣的過程中,讓幼兒專注且投入學習活動中。

3. 不要一味給予答案
遊戲可以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提升他嘗試新事物的勇氣,當他想要參與遊戲時,通常能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更重要的是,當孩子有自發性的學習發生時,成人需給予支持與陪伴,不要一味的提供答案,讓他反覆去思考、尋找答案,才能幫助他獲得新知與成長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