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孩子有問題的行為,試著從改變飲食矯正孩子的個性與心理。
您為孩子的個性不穩定或脾氣暴躁困擾嗎?也許您很羨慕別人的健康寶寶,心胸寬大,聰明、快樂又善體人意。有句英文俚語說,“You are what you eat”。原本意思是說,想減重的人要先反省一下自己吃了什麼,因為你多吃了什麼,自然會長出贅肉來。現在這句話有另一個角度唷!根據美國醫學界的初步研究顯示,飲食習慣對人的性格傾向也有很大的影響,以下就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釋,爸爸媽媽可以檢視一下孩子是不是有下列這些問題行為,不妨試著從改變飲食矯正孩子的個性與心理。
1.孩子的問題行為:容易生氣、罵人、虐待人、喋喋不休的抱怨、欺負弱小。
父母教養問題可能缺乏尊重、讚賞、鼓勵,孩子受太多管教,因此心理壓力過大。
家庭可能的飲食問題:吃的新鮮食物太少,吃太多肉類、蛋、乳品、烘烤食物。
2.孩子的問題行為:情緒化,神經質,變化多端的脾氣。
或許是父母太溺愛以至於孩子沒辦法學到行為規範的界限,也有可能是父母和孩子間的親情互動太情緒化了。
調整飲食的方法:少吃糖、太辣的食物、生食、熱帶水果、以及動物性食物。多吃五穀雜糧和蔬菜來穩定情緒。
3.孩子的問題行為:不夠親切,猜忌。
爸媽是否讓他的生活環境太孤獨?童年過程中玩伴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以及「我好,你也好」的正向人際態度。沒有玩伴的孩子,自然會變得比較孤僻。
飲食習慣可能的問題:吃太多冰淇淋、牛奶、飲料、糖、調味料、水果。增加正餐的量代替零嘴吧!
4.孩子的問題行為:不接受勸告,倔強,心胸小,死板固執。
注意喔!您的家庭互動方式可能太冷漠,缺乏溫暖,孩子或許已經覺得寂寞很久了。另一方面,您的餐桌上或許也加了太多脂肪、鹽、或是烘烤食物等。改變一下吧!
5.孩子的問題行為:恐懼沒有安全感,焦慮。
爸爸媽媽請自我省視一下,可能您愛在孩子面前批評別人,讓孩子覺得周圍的環境非常不可靠呢?這種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比較容易焦慮。
建議您,減少過度烹調以及鹽份過高的食物。不過有時候孩子的焦慮行為也與他正在吃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