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壓力,哪裡來?

你是不是也會不經意感嘆,長大之後的煩惱更多、壓力更大了呢?你是不是也常常在想著希望可以回到孩提時代—那個沒有壓力的年紀呢?

文/林惠雅 東吳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基本上,人不太可能在毫無壓力的環境中成長的。不過,「壓力」其實也扮演著危機與轉機的功能。因此,在孩子面對壓力之際,如果父母能瞭解原因,然後以適當的方法來引導協助,也是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和因應壓力的好機會。但是,面對那麼小的孩子,我們怎麼知道他正處於有壓力狀態呢?通常,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跟你「唱反調」!

「我不要!」
尤其二、三歲的寶寶,最喜歡說的就是「我不要」!當你對寶寶說:「洗澡囉!」他會回答:「不要!」當你喊他吃飯,他也是回答:「我不要!」如果叫他上床睡覺,他就說:「我不要,我就是不要!」

「我就要!」
再不,二、三歲的寶寶就偏愛說「要」!當你說:「不要再玩水了!」他就說:「我要!」你要他別再吃糖果餅乾了,他也說:「我就要!」如果叫他不要亂丟玩具了,他就回你:「我就是要!」然後一邊再把玩具弄得更混亂!

當你碰到這樣年紀小小就這麼不聽話、又愛唱反調的孩子,是不是會不知如何是好?甚至還擔心他以後長大會不會更叛逆呢?先別緊張吧!因為如果依據心理學家E. Erikson的觀點,孩子在1~3歲期間,正面臨了所謂「自主或羞愧懷疑」(autonomy vs. shame and doubt)的心理社會危機。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於是對於許多事情,開始不願意接受大人的支配,喜歡自己去做,以試驗或顯示自己的能力。所以,二、三歲的小小孩所反應出來的「我不要」或「我就是要」,其實是一種自我意願的表達以及企求獨立自主的探索;透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可以在獨立行動中體驗到愉快、成功的經驗,形成自信心;反之,可能就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懷疑或羞愧。

所以,或許我們一直都認為年紀小小的孩子必定是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可是,小寶寶當真沒有壓力嗎?當然不是!因為嬰幼兒有本身的成長與行為發展特徵,加上父母可能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有所要求或訓練,如此,寶寶的壓力源便產生。所以,當父母在面對小小孩自我意願表達或企求獨立之際,雖不能一味地放任孩子,但若是完全加以嚴厲的要求或處罰,也非絕對良好或有效的方法。唯有瞭解每個孩子的個性或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因應不同的個性或特性來調整自己的要求;避免用批評、威脅或體罰的方式來對待;把對孩子的要求,和快樂的活動相聯結,如此才能減輕小小孩的在成長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感。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