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寶寶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文/周怡宏|兒科醫師、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

對爸爸媽媽來說,看著寶寶放開雙手走出第一步,是既感動又難忘的;對寶寶來說,可以自己走更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那麼,在寶寶學走的過程中,爸媽可以給他什麼樣的協助?學步車有幫助嗎?學步鞋又該怎麼選呢?

寶寶的行走時間表
父母協助寶寶走路時,一定要了解,每個孩子的發展表現都不相同,也都有各自的獨特表現,獨自走路當然也不例外。這一天到來的早晚,與寶寶的智能、體位大小以及父母的親職能力都沒有關係。孩子們不會「故意」晚學會走路,而父母也不能改變或者加速寶寶學走路的速度。因此,我們首先要提醒的是,不必過於心急,但要保持密切注意,看看寶寶是否有合宜的、持續進步的行走反應表現。

根據過去的嬰兒發展研究文獻,以及粗動作發展的專門書籍《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infant》,絕大多數學者專家都同意,約50%寶寶在11.5個月可以放手走,90%可以在14個月獨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個月自行走路

另外,在一項最近WHO世界衛生組織主導、多國參與的嬰兒動作發展研究中也發現,嬰兒的主要動作發展出現年齡有相當大的範圍變化,尤以放手站立(平均11.0個月,區間為6.9~16.9個月)和獨自行走(平均12.1個月,區間為8.2~17.6個月)變化最大。至於能夠在支撐下扶站的平均年齡為7.6個月(區間為4.8~11.4個月),能夠在協助下走路的平均年齡為9.2個月(區間為5.9~13.7個月)。

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粗動作發展表現的年齡區間差異很大,就表示——正常孩子在走路的發展方面,是有相當大的個別差異,所以不可輕易地判斷為異常病態。

寶寶準備學走的徵兆
當孩子已經可以用雙手扶住桌子或牆壁時,背部的脊椎、臀部以及腿部已經可以形成一條直線,並且能穩定平衡的支撐自己身體重量有段足夠的時間(至少3~5分鐘以上),就可以知道孩子已經準備好要扶著走路了。這通常發生在6、7個月大之後,尤其是已經學會自己獨立坐著的孩子。此外,當孩子站著碰觸到直立平面或可以攀附的器物時(如客廳的小桌子),自然地表現出努力想要撐著站起來的樣子;或是以直立姿勢扶著物體時(如臥室的床沿),露出高興且自信的表情,這些情況也表示孩子要開始學習走路了。

雖然我們不能任意加速孩子走第一步,也不需要去預期孩子何時會達成獨立行走的目標,但父母可以藉由以下幾點作法,來協助孩子學習走路:

■ 提供適合學習走路的室內及戶外環境。
■ 讓孩子每天有多次機會直立站著。
■ 永遠跟在孩子身邊,讓他有安全感。
■ 加強孩子探索空間的意願和能力。
■ 多讓孩子自己扶著走,不要牽他或是扶腋下。
■ 鼓勵讚美孩子每一次的進步。

用學步車幫助寶寶學走,好嗎?
近年來的嬰兒動作發展研究指出,學步車會剝奪學步兒的各項學習發展,而且限制並不只在粗動作發展而已。一篇來自兒童發展與行為雜誌的文獻,比較了使用學步車及不使用的兩組嬰兒在動作及心智的發展表現(6~15個月期間)。使用學步車組的嬰兒有較慢的坐、爬及走路表現,而在貝氏量表(針對嬰幼兒的發展評估)的動作發展及心智發展兩項指標中,得分也都低於未使用學步車組嬰兒。並且這些延遲的效應,與學步車種類、使用時間與頻率,都有關連性。

更重要的是,學步車的安全性十分堪慮,世界各國都有傷害及死亡案例報告(主要是造成頭部撞擊,尤其是12個月以下的寶寶),歐洲以及美加地區已有多國政府禁止製造販售學步車,以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因此,我們鄭重呼籲,父母應該給寶寶足夠的空間,滿足他探索環境的欲望,也應該盡量陪伴在寶寶身邊,讓他在目視關照之下,學習扶著走,再進一步獨立行走;而非只是放在學步車中,不但剝奪了寶寶的學習機會,也讓寶寶處於危險之中。
 
爸媽停.看.聽:影響寶寶獨立行走的不利因素
根據個人在門診中的多年經驗,發現以下幾個影響孩子學走的不利因素,父母如果能夠注意避免,寶寶的成長自然順利可期

● 衣物穿得過多或過厚,影響活動。
● 太常被抱撫,很少有機會在地上活動。
● 當體重過重超過同齡嬰兒。
● 生長不良,以致肌肉骨骼質量不足。
● 對攀扶曾有不好的經驗,所以畏懼不肯學走。
● 十分著迷各種手部動作,以致缺乏學走的興趣。
● 環境中無法讓寶寶扶著走或常被放置在學步車之內,缺少練習的機會。

學走路一定要穿鞋嗎?
關於「學步兒穿不穿鞋好?」的問題,學界仍有許許多多的討論。目前的研究報告以及兒科醫界普遍認為,6個月大以前的孩子不需要太早穿上鞋子,以免腳部受到不必要的束縛,也影響腳部皮膚通透。再者,當孩子開始學習扶著站立的時候,要讓孩子的腳能夠直接踏在平坦而有適度摩擦力的地面上練習移動,以接受腳踏實地的感官與動作刺激,不但有助走路的學習,也會讓寶寶的足弓(又稱腳掌心,指腳底板彎曲的部份)正常地成長發育。也就是說,原則上對學走路的孩子而言,應該盡可能光著腳丫子走路

當然天氣寒冷或外出時,赤腳走在戶外或者踏在室內冰冷的地上,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這時候,在室內穿防滑襪既可保暖又不妨礙走路,而在戶外時,就可選擇一雙保暖、穿起來很舒適的鞋子。

寶寶學步時,穿著合適的學步鞋能夠幫助穩定身體重心,保護穩定性仍嫌不足的腳踝(因為腳底板面積仍小,而踝部四周韌帶發育尚未完整)。如果選到鞋面太軟、支撐力不足的鞋子,將使得足部保護力降低;而穿太緊的鞋子,讓寶寶腳趾無法完全伸展,腳掌無法確實貼地,無法有效吸震,容易造成腳趾變形彎曲、拇趾外翻等問題。

父母有時會覺得孩子走起路來,腿不直或是走路姿勢不太對。其實,孩子在5、6歲以前,腿部是否彎曲、走路是否外八字等,都屬於發展中的階段性變化。例如:3歲以前常有O型腿,4~6歲時又轉為X型腿,而外八字現象也多屬於3、4歲的暫時性變化,這些情形多可隨年齡增長而漸趨改善消失,如果父母仍不放心,請找兒童專科醫師或小兒骨科醫師協助進行診察。
 
爸媽停.看.聽:怎麼幫學步兒選鞋?
幫孩子選擇適當的學步鞋,就不會影響腳部的發育。以下是給父母挑選時的建議:

● 鞋子尺寸大小合適,容易穿脫;坐著時不會掉下來、走路時不會拖著走。
● 鞋面透氣良好、鞋身輕。
● 鞋型符合腳型,腳在鞋內仍可活動自如。
● 鞋子前端較寬大,兩側與腳之間仍有適度空間,大拇趾和前端距離約一根大人手指寬度。
● 鞋底具良好彈性、可以將鞋底完全摺疊。
● 防滑性佳,不可有鞋跟。
● 明亮的顏色與造形,可以吸引孩子穿鞋。

此外,快速成長中的孩子,更換鞋子的速度大約是2~3個月,因此父母應每月檢測鞋子大小是否合宜,再決定是否更換。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