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上蒐集東西


有些爸媽會說,孩子從小就喜歡蒐集一堆無用的東西,像是小紙片、小石頭等等,上大班以後還變本加厲,目標轉向遊戲卡片、橡皮擦、便利商店的贈品,這樣的收集狂熱,對孩子到底好不好呢?

蒐集興趣隨著年紀更加濃厚
每個人的收藏嗜好都不盡相同,並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每個世代的孩子,蒐集的東西也不太一樣。研究指出,孩子從小就喜歡有一大堆看起來「類似」的東西圍繞著自己,他們大約從1歲半開始有蒐集東西的傾向,所以爸媽往往帶孩子出門散步時,就會發現孩子一路上尋寶似的,撿了一些小樹葉、小石頭都不肯丟棄,一定要帶回家;這個蒐集的興趣,延續到上幼兒園之後,會因為同儕團體的影響而不斷發酵,所以同一年代的孩子會有相似的蒐集經驗,例如,以前的孩子迷「超人」、「忍者龜」、「Hello Kitty」、「芭比娃娃」等,現在的孩子迷「艾莎公主」、「汪汪隊」、「漫威英雄」、「寶可夢」等;孩子對蒐集的興趣,到了6歲左右會顯得更加濃厚。

與人分享,讓蒐集過程更豐富有趣
或許爸媽覺得孩子蒐集的物品是一大堆「無用」的東西,所以從來不曾注意到「蒐集」帶給他多大的樂趣、成就及幫助。其實,蒐集不僅是一個人的嗜好,如果能夠邀集親友、同學或鄰居一起來參與,那可就大大增加收藏的趣味,彼此可以分享蒐集的心得、增長見聞,還可以進行交換,把自己重複的收藏,透過交換的方式,讓東西找到更適合的主人,也讓每個人的收藏物更豐富。

學習管理零用錢,適度取得收藏物
蒐集除了帶給孩子喜悅、成就感外,還幫助他認識許多事物,藉著交換或購買的方式,可以學習如何正當地取得所需的東西,這是一種機會教育。爸媽可以讓孩子運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新的蒐集品,你不妨和孩子約定可以花費的額度,讓他學習有效地使用零用錢;當孩子熱中蒐集時,免不了開始有較多的消費需求,而這正好是引導孩子認識金錢管理與零用錢分配使用的機會,也讓他們知道爸媽賺錢的辛苦,並從小建立愛物惜物的生活態度。

 
幫助孩子成聰明的小小收藏家

當家中有了「小小收藏家」時,與其怨歎,不如根據孩子的收藏物特色,為他預備適當的收藏空間(如:資料夾、有格子的餅乾盒),協助他進行分類整理,讓他的蒐集工作順利而有意義。以下2個建議爸媽不妨試試:

1.參與孩子的蒐集,分享討論:孩子收集的範圍通常相當廣泛,從瓶蓋、廣告紙、貼紙到模型汽車、洋娃娃等,只要他們喜歡的都可能成為收藏的寶貝。但孩子蒐集的習慣經常是重「量」不重「質」。建議爸媽可參與孩子的蒐集活動,提供一些新奇的收集物品,或與他分享討論每個收藏品的特色,引導他淘汰一些類型重複而且「量」過多的物品,如此做比在一旁批評有效得多。

2.調整蒐集的方式和內容:孩子一開始可能只是基於興趣或是「別人有,我也要」的心理,但蒐集久了往往會迷戀至忘我的境界,挖空心思去補充收藏物。爸媽應該從旁引導,幫助他調整蒐集的方式,例如:有些東西要用很多錢買,所以沒辦法買那麼多,但是可以蒐集另外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有些收藏物雖不昂貴,卻相當有趣,會讓孩子有獨特、引以為傲的感覺,例如糖果紙、鈕釦、小石頭、樹葉標本等。

成長放大鏡
蒐集嗜好讓孩子更專注
現代的孩子缺乏專注力、耐性、容易急躁,特定的蒐集習慣可讓孩子提高注意力,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更增進他們的責任感與自尊心。而透過蒐集的過程,也激發孩子吸收新知的動力。當然,如果能全家人一起蒐集的話,一起陪孩子找答案,培養家人間的共通興趣,也能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喔!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