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就有?讓小小孩自己做好「金錢管理」

小智在百貨公司哭鬧著,一旁的行人投以好奇的眼光。爸媽站在一邊等著小智停止哭鬧。終於,有個媽媽忍不住的開口問原因。小智媽媽說「我們不同意他買東西。讓他哭一下,這是個學習,讓他知道不是想要就有。」

小智在百貨公司哭鬧著,一旁的行人投以好奇的眼光。爸媽站在一邊等著小智停止哭鬧。終於,有個媽媽忍不住的開口問原因。小智媽媽說「我們不同意他買東西。讓他哭一下,這是個學習,讓他知道不是想要就有。」

【金錢管理,從小開始】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有同樣的天人交戰。當孩子用期待的眼神、稚嫩的童語、用嬌小臂膀摟著你,指著想要的東西要你為他買的時候。要說出不可以,實在是個超難的任務。但是,總是答允說好的結果,確可能養成了孩子想要就開口,不知節制的習慣,也連帶拖慢了解金錢的對價關係,更無法明白個人財產管理的重要。

當我們在讚美別的孩子有金錢觀念時,其實,我們也該仔細思考,到底這些聰明孩子怎麼養成金錢概念的?如果不是他們天賦異稟,那麼當然就是他們的爸媽教導有方了!

根據兒童發展的階段來說,年紀幼小的孩子對抽象事物了解有限,金錢觀念尚未成形,確實難以進行金錢教育。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簡單的遊戲和實際體驗,協助孩子體會到不是什麼都能擁有,對想要的東西必須學會排序,練習取捨。

【小步驟,學會金錢觀】
第一步就是「約定」–透過限量的觀念,縮限孩子無止境的願望。孩子對於喜歡、想要的東西幾乎沒有止境。無論是食物、飲料或是玩具,孩子總是不假思索的開口要。此時,爸媽要做的就是約定,與孩子約定好,諸如一天可以買一個飲料、玩一個遊戲。當孩子用完額度後,如果再開口索取時,一定要讓周邊的親友統一陣線,狠下心來說「不」。然後迅速將孩子帶離現場。

第二個學習步驟是「選擇」,透過與孩子的對話和討論,讓孩子逐步了解,在約定的額度裡可以透過比較,選一個自己最想要的東西購買。例如說,逛夜市時候,當孩子想買東西時,可以先告訴他,先逛一圈了解各個攤位販售的東西,然後再選一樣東西購買。如此一來,孩子才不會第一攤就買,之後發現還有更想要的東西,卻已經無法購買的困境。

接下來的第三步則是「交換」。當孩子學會選想要的東西之後,可以進一步嘗試把交換的觀念導入。例如說,孩子今天表現好,自己有整理玩具。媽媽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以表現好換取多買一個玩具。經由這樣的簡單過程,讓孩子體驗透過自己的勞力也可以換得額度以外的酬賞。

最後,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建立金錢抽象概念後,我們可以在適當時間導入對價觀念,把原本以表現交換獎賞的過程導入金錢的對價關係。進而從中了解到金錢的價值,也讓孩子了解到,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的東西,都必須付出相對的勞力與金錢才能獲得。

透過簡單的幾個小步驟,我們不但可以養成孩子適當生活習慣,更在孩子心裡種下正確的金錢觀:適度管理慾望,選擇最有效益的花錢方式,為日後的金錢管理建立了好基礎。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