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走入數學世界

數學並不遙遠,也不困難,其實每個人每天都在使用數學!只要爸媽能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自然而然感受這個以數、量、形構成的世界,並培養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那麼,相信孩子就會喜歡上數學!

如何帶著幼兒在遊戲中、在生活中看見數學、感受數學呢?請爸媽掌握以下幾點原則:

善用生活中的素材,讓孩子自由玩
幼兒階段的孩子不需太過強調學科性的知識,只需要孩子自由玩、自由探索,就能感覺到生活中無時無刻有許多數、量、圖形空間的東西存在,就會覺得有趣。當開始對數學做了友善的接觸後,無論是排隊誰先誰後?剝開橘子一人可以吃幾瓣?今天要喝多少牛奶呢?爸爸的衣服放在抽屜櫃的哪一格?都是引導孩子親近數學最自然的生活素材。

配合孩子發展適齡引導
幼兒學數學分成四大領域,分別是數、量、圖形與空間,以及邏輯與關係。建議爸媽把握住孩子發展的里程碑,讓孩子站在自己年齡的基礎能力上,累積數學能力。比如說,2歲以上的孩子多半已會依簡單線索進行分類,將相同形狀、圖片、顏色和大小的事物配在一起,所以摺衣服時,可以讓孩子找出兩隻一樣的襪子做配對,或是讓孩子進行簡單的玩具收拾,把同類物品,如:小汽車、積木、玩偶等,分別放在各自的收納箱內。

在引導中帶入數學思維
排序、規則、圖形、空間關係等都涵蓋在數學領域之內,而透過許多遊戲,無形中都能讓孩子進行排序活動,並讓孩子看到圖形裡隱藏的規律性和規則,引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以積木為例,孩子會堆積木後,可以和孩子聊聊他覺得哪種積木比較容易堆疊,是平平的,還是尖尖的呢?也可以問問孩子,若想堆疊得更高,哪種積木放在下面會比較好,是大的,還是小的?這些提問都能引導孩子從遊戲中看到物件中隱含的數學性質。但要注意的是,現在許多爸媽不是過度介入孩子的學習,給予過度的引導,壓縮了孩子探索的空間,就是覺得自己不該強迫孩子任何事,而沒有給孩子任何引導。當爸媽適當引導的時候,孩子就不只是玩,而能看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就能進一步提升他的數學素養了。

利用實物操作,讓孩子觀察與推理
從數學的學科本質來說,推理和邏輯證明力的培養也很重要,但是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其實就是觀察、推理,並從中引發他探索的興趣。簡單來說,就是在生活情境中,爸媽多問孩子「你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這麼做呢?」,透過簡單的提問,讓孩子有機會「說清楚、講明白」,這樣的對話能豐富孩子的語彙,並關注事物的性質和屬性。

善用數學圖畫書
圖畫書的圖文和介紹方式較為接近孩子的生活經驗,以實用且柔軟的方式介紹數學,提供了豐富的生活情境,因此爸媽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很自然地跟孩子談談數學,且可以給孩子前置經驗,為他以後的數學學習做預備和打底。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