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小孩的道德觀

近來幾件奇特的社會新聞總是被討論不斷,父母看了或許會感到憂心,在這樣一個是非觀念混淆的時代,該如何教養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好品格呢?信誼奇蜜特別選在兒童節前,提供父母培養小小孩道德觀的4 個Tips,希望孩子長大後擁有好品格。

孩子在出生至三歲之間是屬於「無律期」,完全依循自己的需求與喜好,根本沒有道德與規範的概念,逐漸長大後,才學會根據「爸媽會不會生氣處罰」作為事情好壞的判準。所以,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做了再說,常常會犯規。

三歲之後,孩子的認知發展較成熟,開始瞭解了家中及社會中的一些行為規範,也逐漸會遵守規則。因為對於規範有了初步的概念,如果自知做錯事之後,會因想要逃避責任、避免處罰而編造謊言。此時,3-7歲之間屬於「他律階段」,會傾向於權威、會服從父母,也會擔心被處罰,在此年齡尚且缺乏道德上的自律與自省能力。

在7歲之後,方才進入「自律階段」,這時,孩子瞭解自律能力增加,也學會和別人合作,道德觀念與成人逐漸相似。

培養是非道德觀4 Tips

孩子的道德觀念主要是來自大人所定下的「規矩」、或是父母示範出來的「行為」。

1.重視身教:
孩子的眼睛總是在觀察,而且會模仿觀察到的行動。與其引經據典強力灌輸孩子要幫助別人,倒不如從身教著手,參加慈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如此,不須耗費太多唇舌就能達到潛移默化的功效。

2.明確的解說:
在孩子做對或做錯事時,要用孩子能懂的簡單語言,明確的告訴他獎勵或懲罰理由,讓他學習正確的是非判斷原則。

3.善用獎懲:
幼兒通常是「以結果論是非」,倘若爸媽善用獎勵和懲罰,在好的行為之後給孩子立即獎勵(譬如紮實的擁抱),做錯事時限制孩子喜歡的活動(比方當天禁止溜滑梯),應會得到不錯的功效。

4.以故事書和機會教育:
故事書經過作者的佈局,比起生活事件,通常意義更加鮮明,而且又有圖案輔助,孩子比較容易理解。建議爸媽先從故事書著手,等孩子在生活中發生類似事件,再幫助孩子融合故事與生活,並一起討論加深印象,相信會得到不錯的效果。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