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零核綠家園,怎麼做?

2013年3月,在兒童節的前夕,「要孩子,不要核子!」的口號聲喊得震天價響,全台有近20萬人走上街頭,為爭取孩子的幸福與全民的安全表態,因為,殷鑑不遠。兩年前日本福島311的核災事變,就像一記警鐘,持續在耳邊響起。

不過,台灣人雖然是全世界捐錢與物資資助日本311災區最多的國家,但談到「核電安全」,多數人總認為這應該是專家才需要該瞭解與關心的議題,往往只有在收到電費帳單,或住家附近要蓋電塔時,才會有所行動。

究竟,在這場攸關經濟成長與世代生存的難題中,大人們該怎麼做,才能許我們自己與孩子一個平安與幸福的未來呢?

2013年3月,在兒童節的前夕,「要孩子,不要核子!」的口號聲喊得震天價響,全台有近20萬人走上街頭,為爭取孩子的幸福與全民的安全表態,因為,殷鑑不遠。兩年前日本福島311的核災事變,就像一記警鐘,持續在耳邊響起。

不過,台灣人雖然是全世界捐錢與物資資助日本311災區最多的國家,但談到「核電安全」,多數人總認為這應該是專家才需要該瞭解與關心的議題,往往只有在收到電費帳單,或住家附近要蓋電塔時,才會有所行動。

究竟,在這場攸關經濟成長與世代生存的難題中,大人們該怎麼做,才能許我們自己與孩子一個平安與幸福的未來呢?

行動1:關注,守護孩子的第一步
311地震所引發的大海嘯,不僅引爆了福島核電廠一連串的核災危機,也激發了很多日本母親的行動力!

保護孩子,化焦慮為行動力
長期旅居日本東京的文化觀察家——劉黎兒指出,面對核災危機,在日本第一群認真研讀核電資料、挺身揭露事實的監督團體其實是媽媽族,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她們勇敢地挺身站了出來。

在福島鄉下也有個家的劉黎兒分享說,在311核災事件剛發生時,日本擁核派官員曾為了封鎖核電的負面消息流出,而禁止日本民眾測試輻射劑量擴散與影響的程度。媽媽們化焦慮為行動力,透過集體陳情,成功地要求地方政府(如:區公所)派員至各區進行檢測,以確保大家的生命安全無虞。

而當電視上有許多專家或學者,公然說輻射無害、混淆視聽時,媽媽們便拿著研究資料和報告去和電視台抗議,讓這些說謊的學者,很快地在螢光幕前消失無蹤。

每個聲音,都是改變的力量
此外,本次同屬受災區的日本東北與北海道地區,原本是日本農產品與生鮮水産的重要供應地,但在核災剛爆發輻射污染危機,又無法確認食材安全的情況下,東京都擁核派官員竟下令要求全東京的學校營養午餐,都必須採用災區來的食材。

吃營養午餐原本是強制性的,但在日本媽媽團體們的協商與爭取下,後來開放可讓爸媽自行為孩子帶便當,部分地區像三鷹市、武藏野市等區域,則開放可由各校檢測災區食材來源的安全性後,再決定是否選用至營養午餐中。

和台灣媽媽共同發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劉黎兒,以日本媽媽的實例提醒台灣爸媽,千萬不要以為核電是只有專家才搞得懂、才需要關注的議題,為了自己與孩子的明天,每個人都應該瞭解核電,也絕對不能小看自己的一份力量!

延伸資源:「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粉絲團

行動2:瞭解數字背後的真相

「督下咕書利!督下咕書利!」福島核災剛過兩個月,達悟族鏗鏘有力的母語,從美麗的蘭嶼傳唱到了國父紀念館的舞台上。

2011年5月,當孩子們用母語在舞台上演出蘭嶼主題音樂劇,大聲而堅定地說出「核廢料滾蛋!」的心願時,負責編劇的蘭嶼椰油國小顏子矞老師,看著孩子們將這場寫實卻又荒謬無比的歷史故事重現,他和台下的觀眾們,都忍不住跟著小演員流下了眼淚。

為了編出這齣音樂劇,來自台灣本島的顏老師尋找文獻、徵詢了達悟族的耆老,企圖還原核廢料究竟如何出現在蘭嶼的真相,才發現,當年政府竟以蓋罐頭工廠為名目,將十萬桶對人體有害的低階核廢料,陸續運到蘭嶼島上存放,而且,不理會達悟族人十多年的抗議,一放就是30年,到現在還找不出任何解決方法。

顏老師讓蘭嶼的孩子透過戲劇瞭解了真相,也讓更多人看見未來台灣本島將面臨的核廢料貯存問題。但是,你知道低階核廢料是什麼嗎?為什麼要把核廢料從台灣送到蘭嶼?當家中的孩子揚起小臉,好奇地問起:電視上反核遊行的人在做什麼?又該如何引導他呢?

核安數字會說話

資料來源: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協會

行動3:思考,學做社會公民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指出,從幼兒的角度來看,生活中鋪天蓋地而來的反核新聞,自然會引起孩子的好奇,而這正是最佳的生活機會教育。

引導孩子關心與思考問題
爸媽和幼兒園老師,可藉著這個事件引導孩子討論與思考:反核抗議行動背後,真正的問題與意義是什麼?順著孩子求知的心,帶孩子走一條思考的路。

不過,受限於學齡前孩子有限的認知能力,陳富美老師建議爸媽和幼兒園老師可將重點放大到環境保護、節能和地球村的概念上,透過適合幼兒的方式與語彙做引導,和4歲以上的孩子一起練習做思考。

Tip1 連結幼兒的生活經驗
生活在地球村,每個人的行為都與他人是連動的。在孩子每天的生活中,都會需要消耗很多能源,可讓孩子想一想:從每天早上起床後到上床睡覺前,會使用那些能源?(如:用水刷牙、洗澡,媽媽用瓦斯煮飯、炒菜,晚上開電燈看書、看電視、玩玩具……等)。
問問孩子:能源永遠用不完嗎?如果能源用光了,可能會有哪些影響?這些問題,都可讓孩子具體感受到能源對生活的重要。

Tip2用孩子能理解的詞彙與例子引導  
當孩子主動發問時,請記得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語彙或例子做說明。比如:可以和孩子說明核廢料是核能發電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垃圾,就像每天生活都會產生垃圾,不過核廢料這種垃圾比較危險,人一碰到就會生病。

問問孩子:這些大家都不要的垃圾,該放到哪裡去?放到我們家好嗎?這些垃圾,現在都放在哪裡?當核廢料垃圾愈來愈多,又會發生什麼問題?

(註:2012年,政府已逕自公告將台東達仁鄉與金門烏坵鄉,訂為核廢料永久
貯存場的候選預定地。)

Tip3.透過影片與圖畫書,引發討論
為了將環境教育往下扎根,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兩年前成立了綠繪本小組,進行主題活動和故事媽媽的培訓活動。負責非核家園議題的林雅惠秘書指出,國內環保主題的圖畫書相當多元,但並沒有適合學前幼兒的核安主題圖畫書。

她推介了目前較常運用,爸媽和幼師也容易取得的資源供參考。

線上圖畫書:《看不見的炸彈》這本日文圖畫書,可讓孩子與大人思考,在享受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機會的同時,無形、無色的核安與便利生活之間的選擇問題,以及母體受到輻射污染後,將遺傳至後代的健康問題。

核廢料動畫:由德國人所創作的一分多鐘核廢料動畫中,共分成三段。動畫主角霍普先生,想盡辦法想把核廢料桶丟掉,但最終都回到身邊。可讓大小朋友反思處理核廢料的問題,以及台灣潛在的地震、斷層、颱風……等又會造成的影響。

延伸資源:德國核廢料動畫

Tip4.討論出積極做法,學做社會公民
當孩子在家中或幼兒園內提出不同的問題和想法,常會激盪出不同的觀點,大人不見得知道答案,建議先學會欣賞,承認自己的不足,再進一步和孩子找一找,如果不用核能發電,有哪些選擇?哪一種能源對地球會比較友善?我們可以怎麼做,減少能源的浪費?

雖然孩子沒有投票權,但陳富美老師認為,讓孩子有更多的社會參與和認同感是很重要的,而這種社會公民素養的養成,是從小就可以透過有意義的討論而達成。因為,所有的選擇都不只是消極地刪去一個選項(如;廢核),應該找出更積極的作為。

本文出自2013年4月號《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