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玲玲最喜歡和媽媽逛街,看著媽媽把食物一樣一樣拿在手上,一邊俐落的跟老闆殺價,最後掏錢付款。「媽咪,我也要買東西,」玲玲這樣說。媽媽看了他一眼,笑著把錢交給玲玲。終於,玲玲買下了第一罐飲料。
三歲的玲玲最喜歡和媽媽逛街,看著媽媽把食物一樣一樣拿在手上,一邊俐落的跟老闆殺價,最後掏錢付款。「媽咪,我也要買東西,」玲玲這樣說。媽媽看了他一眼,笑著把錢交給玲玲。終於,玲玲買下了第一罐飲料。
■付錢、找錢從發展的角度看,二、三歲的幼兒的抽象數理能力發展還不完全,即是跟著大人們上店家購物。最有興趣的絕不是付錢,而是對架上的商品感到興趣。但是到了孩子更大一點以後,爸媽們會慢慢發現孩子除了對貨架上的餅乾糖果感興趣之外,也把目光轉移到櫃檯阿姨身上。看著爸媽把錢交給阿姨完成付款的動作。總希望自己也可以趕快跟爸媽一樣–用錢買東西。
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許多爸媽也會鼓勵孩子自己去結帳。在爸媽的鼓勵下,孩子接過爸媽給他的錢,只見他伸長手臂,蹎著腳尖把錢交給櫃台收銀機的阿姨,完成人生第一次付款。這一刻,商業交易的學習已經在孩子的生活萌芽。隨著次數的增加,孩子漸漸開始接觸到更多的交易規則。除了「付錢」,交易的另一個元素–「找錢」也開始登場!
交易,是雙向的。當孩子付錢給店員,店員也會將找零的錢交給孩子。身為家長的我們往往直覺伸手,把錢接了過來。其實,付款和找錢兩個動作是連貫的。當孩子模仿大人的付費動作候,也應當讓他學著拿回找零的金錢。
■玩遊戲學數學數理抽象能力的發展每個階段或有不同,金錢教育也應配合不同發展階段提供適當的練習。同樣是付款找零過程,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我們可以設計出適當的遊戲。
(一)基礎計數練習
四歲以下的孩子還不懂得分辨各種錢幣的差異,僅能依據錢幣大小、材質、顏色作為區隔根據。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將店員找回的金錢一一清點。算算總共拿回幾張鈔票、多少個銅板。或是和孩子一起計算,十元銅板有幾個,一元的又有幾個不同。透過計算的過程裡同時學習到:不同種類的銅板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二)進階加減練習
等到孩子4、5歲以後,數理能力發展得更好、對錢幣概念也益加完整。購物遊戲也要隨之進階。不只有算找回來的錢有多少而是可以從物品單價認識開始。透過類似:「一罐多多7元,交給店員10元後,可以找回多少?」的生活運算。讓孩子的購物過程從確認物品價格、掏錢付帳到最後的計算找回的零錢一氣呵成。
購物,是孩子接觸金錢的第一步。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透過陪伴、引導,將金錢貨幣的觀念逐步建構,自然而然的建立正確交易觀念,讓孩子更理性的消費購物,成為金錢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