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感恩的心

在這個充滿愛、溫情及感恩的歲末,除了送孩子禮物,爸媽也可以藉機引導孩子,成為懂得感恩和付出的人。


當3、4歲的孩子,拿到被父母允諾的糖果、餅乾等小禮物時,會感到高興,也能理解他人的好意。5歲左右的孩子,認知與角色轉換能力已更為成熟,在團體互動時,會因受到同儕的協助而表示謝意。若是爸媽說「我上班好累」,孩子除了能體會爸媽工作的辛苦,也會給予擁抱、親吻等回饋,表示孩子已懂得運用各種方式展現對他人的謝意。

以身作則 把感謝說出來
爸媽若希望孩子懂得感恩,就要以身作則,常把感謝的話掛在嘴邊。例如:全家一起享用美味的晚餐時,別忘了感謝煮飯的人;家庭旅遊時,也要記得感謝規劃行程的人,讓大家能玩得盡興。透過生活中的各種機會,爸媽可以引導孩子,受到清潔隊員、公車司機、園所老師的幫忙時,都要記得說「謝謝」,讓孩子瞭解,他人的幫助是一種恩惠,並非理所當然。

爸媽也要提供孩子幫忙做家事的機會,並在孩子完成工作後,給予真心的感謝,讓孩子體會被感激的滋味。在行有餘力的狀況下,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整理二手玩具等物資,寄送到育幼院,讓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也更懂得惜福。

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謝
5歲孩子除了用言語表達感謝,也開始展現各種創意,在長輩慶生、教師節、聖誕節等特殊日子裡,利用打電話、自製小卡或大人幫忙準備的禮物,將祝福和感激之意傳達給對方;6歲以後,有些孩子甚至能掌握他人的喜好,為對方自製餅乾、禮物,或幫忙張羅生日Party、挑選餐廳等等,以具體行動表達自己對別人的謝意。

學感謝,全家一起做!
美國加州大學的伊曼教授指出,每周寫下五件感恩事項的人,比較快樂、健康、樂於助人,也較善於處理壓力。爸媽可以準備一本筆記本,在每周的固定時間,請每個家庭成員寫下對他人的感謝,讓幸福的種子,從家庭開始萌芽。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