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毒危機 家有幼兒小心防範

自來水鉛管老舊、水龍頭含鉛問題時有所聞,讓人不禁懷疑失智、過動問題日益嚴重,是否因長期鉛毒所致?而臺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一項研究,也清楚指出鉛毒對幼兒的危害。在政府允諾汰換管線的同時,爸媽除了盯緊進度,更要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家人自保的措施。

報導/黃美湄   審稿/ 顏宗海︱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

全台老舊鉛水管及水龍頭引發鉛毒隱憂
2015年10月,全台約3萬6千戶民宅暴露在老舊鉛管的隱憂中,台灣自來水公司與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轄下50個淨水場中,有25處供水被驗出含鉛,含量達每公升0.25~7.76微克(μg/l),雖說沒有超標(台灣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飲用水水質標準」,飲用水最高鉛容許量是每公升10微克),但仍引發民眾恐慌,擔心鉛進入人體後累積,影響健康。

除了水管問題,水龍頭含鉛問題比水管更需要正視。國內水龍頭含鉛量多在3~7%,比歐美標準至少高出28倍。目前國內沒有水龍頭含鉛量的國家標準,業者考量成本幾乎都使用鉛;全台9成以上水龍頭是「銅鉛合金」材質,加入「鉛」,主要是為方便鑄造及加工,但水龍頭在自來水長期沖洗下,鉛元素會釋出。嚴格來說,不鏽鋼的水龍頭相對安全,但價格比較高。行政院表示,針對台灣水龍頭含鉛量較歐美高,經濟部先前已研議訂定標準,近日內就會公告並實施含鉛量規範。

寶寶鉛濃度過高 認知及社交能力明顯較差
民眾對鉛毒的擔憂並非多慮,事實上,台大醫院環境醫學中心在國際期刊所發表的一項針對兒童出生世代研究即發現,當嬰兒臍帶血中鉛濃度較高時,長大到2歲時的整體神經行為發展有明顯落差,特別是在認知及社交能力

這項研究是台大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研究員林靜君博士所負責,該研究收集了230個寶寶的臍帶血,發現臍帶血中鉛濃度平均約13μg/l,雖比法國的32、美國的24、加拿大的17為低,卻比日本東京的6.3高出許多,其中前25%、58個寶寶的臍帶血鉛濃度偏高,顯示媽媽在產前就暴露在鉛毒環境,原因包括食用含鉛中藥、老舊自來水管含鉛、房屋油漆含鉛等。

研究人員分析臍帶血鉛濃度高的產婦受孕情況時發現,與一般媽媽相較,體內鉛濃度較高的媽媽比較難受孕,平均受孕時間明顯較長。此外,歷經2年追蹤,230名寶寶於2歲時接受「幼兒神經行為發展量表」檢測,臍帶血鉛含量高的寶寶,在認知及社交能力明顯較差,發生異常機率為正常孩子的5倍。

鉛毒無所不在,要避免長期累積
鉛暴露量主要來自於飲食、皮膚接觸及空氣吸入,例如:工廠廢氣、老舊油漆、部分中藥(紅丹、鉛丹等)以及近來討論的老舊鉛管等,若長期累積,會在孕婦體內透過胎盤傳給腹中胎兒,而嬰兒出生後,與母親處在相同的環境中,也會繼續暴露在含鉛環境,形成長期累積。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鉛中毒常見症狀為頭痛、頭暈、手抖、步態不穩等,但也可能導致慢性貧血、腹痛等,民眾如有類似不適,可到大醫院驗血查明(兒童100cc血液中血鉛濃度高於5微克就應治療),即使真有鉛中毒,可經由治療迅速將鉛經尿液排出體外。由於長期累積毒素,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危害,除了認知及社交能力之外,還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發展遲緩、過早發育等問題,爸媽不可輕忽。
 
10招減少鉛暴露
針對部分老舊鉛水管造成的疑慮,除了期許政府早日完成更換,爸媽亦可加裝濾水器,或在一早用水之前先流放5分鐘,勿作為飲水用。由於「鉛」沒有安全值,而且無所不在,不只是水管或水龍頭的問題,要減少鉛暴露所造成的傷害,長庚醫院毒物科團隊提供下列10種預防方法:

1. 定期清洗水塔,減少重金屬沉積。
2. 勿將隔夜水當飲用水,早晨的水先流放或儲存當澆花、沖馬桶、清潔用,可以減少鉛暴露。
3. 不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草藥,尤其要注意紅丹、鉛丹等藥材。
4. 不喝大骨湯、不吸食骨髓、不吃骨頭製品,因為研究發現骨頭內容易含鉛。
5. 不用色彩鮮豔餐具接觸食物,也儘量不用色彩鮮豔的吸管喝酸性飲料,如:果汁、汽水、可樂等。水晶玻璃的餐具也可能含有鉛,勿裝熱食及酸性飲料。
6. 彩色油漆或老舊房屋的油性油漆可能會含有鉛,油漆剝落的粉塵可能會汙染生活環境。遊樂設施若是彩色油漆,兒童遊戲後務必以肥皂洗手後再進食。
7. 購買安全玩具及服飾,勿讓嬰幼兒啃咬色彩鮮豔的玩具及衣服上的彩色貼圖。
8. 口紅、指甲油等彩妝用品,也可能含有鉛,注意材質,勿讓嬰幼兒接觸。
9. 多吃高鈣食物以減少鉛的吸收。高鈣食物如:磨咬碎的黑芝麻、小魚乾、蝦皮、櫻花蝦、紫菜、乳酪、芥藍等。
10. 多喝乾淨煮沸的開水,多運動排汗,加強代謝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