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規矩

2歲半的恩恩把玩具玩得到處都是,媽媽說要出門辦事,請恩恩準備收拾玩具。不到10分鐘的時間,恩恩竟然分別把小汽車和積木放回原來的置物櫃,出門前還對他們說:「你們要乖乖,明天再跟你們玩!再見。」

2歲半的恩恩把玩具玩得到處都是,媽媽說要出門辦事,請恩恩準備收拾玩具。不到10分鐘的時間,恩恩竟然分別把小汽車和積木放回原來的置物櫃,出門前還對他們說:「你們要乖乖,明天再跟你們玩!再見。」

孩子喜歡訂規矩
對1、2歲的孩子來說,剛好是學會走和跑,可以自主行動的階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那麼新鮮、有趣,讓他急於探索,想到處看一看、摸一摸。

但這不代表孩子就會變得沒有規矩,相反地,孩子其實是喜歡規律的生活,他想要擁有「主控權」,讓他可以自主管理和運作自己的世界,也想知道一件事情應該要如何運作和持續。所以,只要在最初的時間告訴他生活規則,並給予提醒,孩子幾乎都可以遵守,並且不會忘記。

家中的規矩要有共識
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生活規矩、看法和做法可能不盡相同,不過,家中成人有一個共識或統一原則是很必要的。如此,孩子才會能有所依循。否則,因為孩子一次的哭鬧而調整規則,反而讓孩子學到:原來,哭,就有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

上述例子是收拾玩具,「玩好就收」是非常明確的規矩。孩子知道要學會「收拾」,下次才能再繼續玩。只要有一次例外,如:成人趕時間,或孩子累了用哭來表示不想收,而沒讓孩子完成這個規則破壞了,再重新建立勢必又得花上一些時間。

再以「吃飯」來說,從飯前的洗手到飯後的刷牙或漱口,孩子總可以讓爸媽很抓狂。其實,只要帶著孩子去洗手間,跟孩子說要去玩水、唱洗手歌,把細菌沖掉;當爸媽也跟著孩子一起玩洗手遊戲,孩子多半會願意的。洗完後,請孩子看看自己的手是否變乾淨,再請他聞聞自己手上的清新味道,給他一個肯定,相信生活規矩就能慢慢地被培養起來。

善用方法化解例外狀況
很多生活規矩的養成就變成一種習慣,成人能夠一起示範、執行,是最棒的身教,孩子耳濡目染也會覺得理所當然。

如果有意外狀況無法遵循時,爸媽可以告訴孩子這是特殊狀況,並且找出替代方案,讓孩子瞭解規矩的意義,比如:每餐都要刷牙,可是出門忘記帶牙刷,也許替代的方式就是喝水、漱漱口了。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