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口動手的過渡期

有的孩子動口咬人只持續幾個月,用磨牙餅或固齒器滿足他就改善了;但是有些孩子直到2歲還很愛咬人,並且會出手打人或抓人,連爸媽也常遭殃。爸媽該如何看待孩子動手動口的行為呢?

有的孩子動口咬人只持續幾個月,用磨牙餅或固齒器滿足他就改善了;但是有些孩子直到2歲還很愛咬人,並且會出手打人或抓人,連爸媽也常遭殃。爸媽該如何看待孩子動手動口的行為呢?

咬人、打人,多半是在生氣
1∼2歲的孩子正處於凡事都想自己動手試試看的階段,但是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理解力還不夠成熟,容忍挫折及等待的能力也不足,所以容易以動口動手的方式來表達對別人或某件事的不愉快、不耐煩。
通常,1∼2歲的孩子在得不到滿足與生氣時,除了伸手打人之外,還可能會有丟東西、拍打桌椅或咬人、推人等行為。有些孩子是從生活周遭的大人、玩伴或電視媒體中模仿到這些行為。

爸媽以牙還牙,容易變本加厲
許多爸媽常被孩子突如其來的咬人、打人舉動嚇一跳。爸媽常會打一下孩子的小手來制止,或假裝反咬一口,甚至真的咬一口,想讓孩子「知道痛」,如果你也想用這個方式,會發現情況變得更加嚴重!因為用「打」來制止孩子,或故意咬他、打他,容易造成兩種結果:第一,是讓孩子以為不喜歡別人的行為就可以咬或打對方;第二,是每當咬人或打人後就會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回應,所以孩子會繼續這麼做。

有些爸媽則會開玩笑地跟孩子咬來咬去或打來打去,孩子若把這個行為和「好玩」畫上等號,就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改正了。建議爸媽平常除了要避免以打罵方式管教,並應給予孩子必要的協助,例如:把他常用或需要的東西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以減少孩子挫折時動口動手。當孩子口語表達進步時,爸媽應明白地告訴他或示範給他看,生氣或要東西可以用說的來表達。孩子口語能力愈進步,動口動手的行為也會改善。

用正確態度面對孩子咬人和打人
● 孩子出現咬人行為時:可以輕輕移開孩子的嘴巴,清楚地告訴他:「不可以喔!媽媽會痛痛。」再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
● 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嚴肅地跟他說:「我不喜歡你打人。」或表示:「手好痛,幫忙惜惜。」同時引導孩子摸一摸被打的人,表示安慰。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