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透過規律生活建立時間感

娜娜生活很規律,每天大約9點就上床睡覺。這天,國外的小阿姨回來過節,媽媽帶著他接機、安頓住宿,忙到很晚還跟小阿姨聊個不停,不知不覺早過了睡覺時間;媽媽趕緊拿起書本說故事,想要喚起娜娜的時間感。

孩子的時間知覺跟著生理時鐘走
1歲的孩子是活在當下,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無法預期或想像,做任何事情都要「立即」、「馬上」,但是到了1歲半左右,對時間已有些微概念,雖然這個年紀還無法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但已知事情有一定的先後次序,當某個情況出現,他就會預期接下來有什麼事情發生,例如:媽媽拿起外套和帽子,他就知道要準備坐娃娃車出門去散步了。

2歲的孩子仍無法覺察時間的流逝,所以很少使用與「過去」、「未來」相關的語彙描述事情。他們對時間的知覺,來自生理時鐘所提供的訊息,例如:肚子餓了,就是吃飯時間到了。一直到2歲半左右,孩子會開始用時間用語,如:早上、晚上、星期幾……,但是還不能完全正確掌握。
 
年齡 時間能力發展
剛出生~6個月 寶寶透過日夜交替和本身的生理時鐘,感覺到時間的流動,但這時還未建立時間的概念。
7個月~1歲 寶寶經由規律作息,開始可以預見時間的節奏,例如:進食;洗澡、睡覺等時間將近的時候會顯露出期待。
1~3歲 這個年紀的孩子主要是生活在「現在」,還不瞭解「過去」這個概念,但能接受「馬上」、「等一下」、「立刻」這些說法。已具有先後次序的概念。如「吃完飯再看電視」,明白事情發生的先後步驟。
3~4歲 開始具有「現在」、「過去」及「未來」的概念。


時間概念,從規律生活中學習
時間概念與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關,而對時間詞彙的表達方式又涉及語言的成熟度和生活經驗,爸媽可用下列方法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

●安排規律的活動:孩子透過規則的作息,例如:早餐後到公園玩、洗完澡講故事而後就寢。孩子經由規律的生活次序產生安全感,也逐漸感受時間的存在。

●引導觀察生活事物: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要植基於生活事件中的,所以爸媽可引導孩子運用感官,覺察生活中具體事物或自然界的變化,體驗時間的流逝,例如:天亮了,太陽出來就是白天。

●時間語彙的示範:透過共讀圖書書及日常生活對談,讓孩子逐漸熟悉時間詞彙,如:今天、明天。
 
掌握一致性,不隨意省略每天該做的事
對小小孩來說,睡了一覺起來,喝牛奶、吃點心是理所當然的,鐘面上的長、短針指在哪個位置,對他一點意義都沒有。爸媽應幫助孩子將生活中的所有事件安排出一個規律,並認真執行,比如︰每天早上喝完牛奶,一定帶他到公園玩;晚上睡覺前,一定會先刷牙,再聽爸爸說個故事。這樣,不僅讓孩子有安全感,更是孩子學習「時間感」的第一步。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