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需求 學等待

安安從出生開始,就表現出一副「不等人」的個性,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總是哇哇大哭,讓媽媽不得不快速地滿足他。隨著安安慢慢長大,開始會伸手要玩具或食物,媽媽該立刻拿給他?還是要讓他學著等一等呢?

安安從出生開始,就表現出一副「不等人」的個性,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總是哇哇大哭,讓媽媽不得不快速地滿足他。隨著安安慢慢長大,開始會伸手要玩具或食物,媽媽該立刻拿給他?還是要讓他學著等一等呢?

等待,要依著生理滿足慢慢學習
新生寶寶會隨著自己的生理需求來作反應。當他餓了,就是要喝奶;睡飽了,就會醒來,並想要有人陪伴與安撫;尿布濕了,就要趕緊換。如果沒有滿足他,寶寶可能會先從小聲的哭鬧,漸漸轉為高分貝,直到有人解決他的問題、回應他的需求為止。
從出生的第二周開始,寶寶會逐漸找到自己的生理時鐘規則,使作息稍稍有點規律,讓爸媽可以預測、調適並配合。不過,每個寶寶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時間規則,所以想要擁有一個懂得等待的寶寶,爸媽要先學習觀察寶寶的需求和反應,隨時準備接受「挑戰」。

長大,懂得期待特定時間發生的事
1個月大的寶寶就已經知道,每隔一段時間媽媽會餵他喝奶,3個月大左右,當爸媽對寶寶的作息熟悉、照顧也上手之後,每天井然有序地餵寶寶吃飯、洗澡、換尿片,甚至稍大一點開始帶他出門到社區中庭或公園散步,你將發現寶寶對固定時間作息會有所期待,且感到很高興。相反地,如果生活亂了秩序或漏了某件重要的事,他可能就會顯得焦躁不安了。
到了8個月大的時候,由於寶寶記憶力的發展,已經能記得每天規律地重複的事件,他也會期待在特定時間發生的事,例如:爸爸下班回來,會把他舉高高,親吻一下;當他會爬的時候,可能聽到爸爸開門的聲音,就會等在門邊迎接爸爸呢!*

善用「轉移注意力」 引導等待
寶寶滿4個月前,無法等待的「哭泣」,大多是因為生理因素。4個月大之後,寶寶的身體挺起、視野擴展,開始將注意力放在環境事物上,建議爸媽可以妥善運用這項能力,當寶寶排除了生理因素仍哭鬧不止時,不妨引導他將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別的事物上(例如:吸引人的聲音或玩具),大部分的寶寶都會認真地注視或把玩而忘了哭泣,甚至破涕為笑。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