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動中學習面對輸贏

小安在家裡是個乖巧的孩子,但是上學的時候似乎變得很強悍,無論玩遊戲或幫老師做事都想搶第一,如果輸了或沒輪到他就悶悶不樂,甚至發脾氣,媽媽擔心他得失心太重了。

小安在家裡是個乖巧的孩子,但是上學的時候似乎變得很強悍,無論玩遊戲或幫老師做事都想搶第一,如果輸了或沒輪到他就悶悶不樂,甚至發脾氣,媽媽擔心他得失心太重了。

輸贏是進入團體生活必學的功課
小小孩在家中集寵愛於一身,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讓步」,讓孩子「獲勝」,但進入幼兒園,孩子會發現自己得使出渾身解數,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或關注。這種競爭下的壓力,常讓孩子變得「愛計較」;爸媽有時會感覺孩子愈來愈愛抱怨別人,患得患失,甚至故意搗蛋或變得退縮。

其實,3、4歲的孩子對於群體的互動規則已有初步認識,與同伴也有了合作、共有或分享的關係。但是,如果孩子對這樣的合作情境並不熟悉時,剛開始可能會有一種愛被剝奪、失寵的感受,為了爭取大人的疼愛,就容易出現「我就是要贏!」的行為,想透過「贏」來獲得注意。

掌握4原則,幫助孩子調整得失心
為了幫助孩子面對輸贏,爸媽要展現適切的價值觀,並懂得回應孩子。
● 培養孩子重視過程的心態:「得」與「失」是成長的必要經驗,爸媽在鼓勵孩子爭取榮譽時,重點應放在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只看結果。若能培養孩子「專注地投入並完成工作」的態度,欣賞他在過程中所作的努力,將會讓孩子更樂於挑戰新事物,不怕挫敗。
● 爸媽別隨孩子的情緒起舞:在孩子得意或沮喪時,爸媽當然也會跟著高興或難過,不過,如果只是隨孩子的情緒起舞是毫無幫助的,情緒反應過度的爸媽反而容易讓孩子更患得患失。一旦爸媽很在意得失,孩子遇到挫折便容易認定自己是失敗的,且不值得被喜愛。
● 安撫挫敗的情緒,討論對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宣洩,然後再以同理心安慰他︰「如果是媽媽遇到這種情形,也會很難過,不管你有沒有贏,都是媽媽最愛的孩子。」親親他、抱抱他、講自己的經驗給他聽,然後跟他商量下次可以怎麼做。
● 引導孩子重新肯定自己:積極引導孩子從失敗的經驗中重新肯定自己,是相當重要的。爸媽可評估他的能力,然後針對他所擅長的事,給他機會發揮,讓孩子經由實際的工作學會欣賞自己。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