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分享旅遊經驗,回家後跟媽媽說:「小齊說他暑假坐飛機去東京迪士尼玩。我小時候就去過了,我跟他說,我去過5次了。他還不相信!」
孩子在幼兒園分享旅遊經驗,回家後跟媽媽說:「小齊說他暑假坐飛機去東京迪士尼玩。我小時候就去過了,我跟他說,我去過5次了。他還不相信!」
真實與想像分不清,並非刻意胡說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有時會說一些似真似假的事情,在學校進行團體討論時也是如此,經爸媽和老師互相溝通、查證後,常會發現孩子是誇大其辭。孩子的這種行為是怎麼回事?
從發展歷程來看,3、4歲的孩子,仍處於自我中心強烈的時期,看事情總以自己為主,加上語言發展又進入口齒清晰、愛編故事和說故事的階段,因此喜歡誇大說話。而且這個年紀正是想像力相當豐富的時候,但他們又還沒有能力去分辨事情的真實性,常把「想」的事情當成「真」的事情。例如︰他本來想「如果爸爸能讓我養小狗就好了」,但他卻很可能告訴你︰「我們每個同學家都有養小狗,還有人養馬,都可以騎馬,好好喔。」孩子把想的事說得像真的一樣,其實,他並不是有意要亂說。
爸媽要判斷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有時,孩子不是因為難分辨真實與想像而吹牛,因此爸媽要先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因素:
● 認知能力不成熟,看事情角度不同:孩子的年齡小、個子小,以他的角度所觀察、體會到的事物,和成人的角度不一樣。因此,他說的話有時就會顯得很誇大,例如︰「我的爸爸長得好高好大,像巨人一樣。」
● 孩子想用誇大方式引起別人注意:孩子為了與同伴比較、爭寵或是要討別人喜歡,也可能學會用吹牛、誇大的說話方式來表現自己比別人棒,以便引起爸媽或老師對他的注意。
● 想要逃避不想做的事或做錯的事:當孩子不想上學或不喜歡吃某樣東西時,他可能會以肚子痛做藉口,或是說他在學校已經吃得很飽。而當他做錯事,怕受到爸媽處罰時,也可能會說出誇張不實的話。
針對孩子階段性的誇大,爸媽不需要戳破,可先傾聽,再引導孩子說出真正的期望,或是幫助孩子看到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孩子就不會一直沉浸在虛幻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