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常擔心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但孩子的表達能力稍稍流暢之後又變得很好問,明明已經回答了,還是繼續追問「為什麼」。爸媽該如何不阻斷孩子的提問熱情,又不讓自己陷入困境呢?
孩子懂得問問題,表示能力在進步
1歲多的孩子口語還有限,即使對事物好奇或有疑問,並不會用「問問題」方式來展現,而2歲大的孩子就很喜歡問問題了。
當孩子出現「好問」的行為時,爸媽應該感到欣喜,因為,這表示孩子不僅有好奇心、樂於求知,而且除了具備表達能力之外,觀察、記憶、理解和思考等能力都在進步,所以他才有辦法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問個不停,先找出原因再設法回應
如果孩子問了問題,爸媽已告知答案,他還是繼續問,爸媽就要依據當時的情況判斷原因再做處理。通常,孩子會問個不停,有下列幾種情形:
● 孩子沒聽懂爸媽的解說。雖然爸媽給了答案,但孩子不是很明白時,會追問或一臉「為什麼?」的表情,這時,請換個方式重新解釋。對年紀小的孩子,用他瞭解的事物比喻或具體舉例,愈容易聽懂。
● 與孩子心中預期的答案不同。這時,你可以說:「你覺得呢?」聽聽孩子自己的答案。
● 孩子想要反覆確定這個答案是真的。你要表現得很肯定或請爸爸一起肯定這個答案,例如:「爸爸也知道喔!」或「我們再問一下爸爸。」
● 孩子喜歡跟爸媽一起不斷問答的感覺。你可以反問他:「媽媽剛才的答案是什麼?」孩子能用自己的話語說出來時,立刻誇讚他:「你說得真好,這就是答案!」
建立交談習慣,示範求知態度
有時候孩子所提出的問題,爸媽不一定能夠馬上回答得出來,建議爸媽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帶孩子去圖書館查書或上網找答案,或者說:「我們一起想想看,說不定還可以想出不同的答案喔!」這些互動方式不但能提升親子對話的樂趣,也能培養出良好的學習態度。爸媽從小可藉著圖畫書或家庭相簿來和孩子交談。從共同閱讀、相互問答和討論中,便能產生源源不絕的話題,一方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則是擴展孩子的知識領域,並增進親子感情的交流,可謂一舉數得。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