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意的公平

爸媽教養孩子時,多半認為自己很公平,可是孩子愈大,愈可能發出「不公平、你偏心」的抗議聲,他們不但會在意具體分配到的東西,也在意爸媽的要求和規定。

爸媽教養孩子時,多半認為自己很公平,可是孩子愈大,愈可能發出「不公平、你偏心」的抗議聲,他們不但會在意具體分配到的東西,也在意爸媽的要求和規定。

關心自己的權益,孩子心中不平
早在3、4歲的時候,孩子就已經會在意自己是不是和別人有一樣的東西,而開始有爸媽「偏心」、「不公平」的念頭。但是到了5、6歲以後,孩子所認為的「偏心」或「不公平」,就不只是具體東西分配的問題,他開始會關心自己的權益,認為爸媽要求他做某些事或有些規定和行為是不公平的,例如:家有弟妹,孩子可能會覺得爸媽偏袒小的,因為明明是弟妹弄亂的東西,卻要自己去收拾;如果有哥哥姊姊,可能又覺得他們可以玩電腦,為什麼我必須先上床睡覺,不能玩。

要求公平是學習認識差異的時機
由於5、6歲的孩子正在學習觀察生活事物的異同,他們除了能看出具體物品的不同(如:大小或多寡),也逐漸能察覺不同的行為模式或態度(如:溫和、嚴格),這是認知能力和道德發展上的進步。當孩子抗議「不公平」,其實表示他開始有能力去分辨、判斷更多的狀況,反而是爸媽引導他學習認識事情差異的好時機。
而爸媽從孩子的抱怨或抗議中,更能趁機瞭解他觀察到什麼或關心什麼,讓彼此經由討論,適當地表達出自己被不公平對待的感受,認識不同角度的想法,並重新建立起公平的原則;有時候,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互換角色,也能學習體會對方的立場,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抗議偏心,為了確定爸媽愛他或抒發心情
當孩子發出「不平」的聲音時,爸媽可先聽聽他的想法,問問他認為要怎麼做才對?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並非真的要和弟弟得到同樣多的玩具,或和哥哥一樣多玩一下電腦,他只是想確認爸媽對他的愛並沒有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急著和孩子討論道理,而是先接納孩子的感受與想法,陪著他想想怎麼面對這感受,並讓他體會爸媽對他的陪伴與關心。當然,有時孩子的抗議只是在抒發情緒,像是該洗澡時他卻賴皮不想洗,他也會說:「不公平,為什麼我一定要洗?」這時,爸媽只要表示這是一定要做的事,但通融他選擇洗的時間,孩子雖抱怨,終究會完成該做的事。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