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從犯錯中成長

當孩子犯錯時,你會對他感到失望或生氣嗎?你的孩子是如何去消化他自己的負面情緒?爸媽與孩子要怎麼做,才能把這樣負面的經驗變成正面的能量呢?

聽Podcast》孩子遇挫折就放棄?用腦科學打造韌性,學會不怕失敗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

通常人們在面對犯錯時,情緒多半是負面的,你會感到焦慮、懊惱、悔恨、失望或羞愧。為人父母者,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免於犯錯,一來避免浪費時間,二來可以避開受傷的心情。所以很多媽在教導孩子時,總是戰戰兢兢,對孩子時時刻刻耳提面命,希望孩子不要犯錯。

害怕犯錯 難以學習承擔後果
害怕犯錯的人,平日就會盡量少做事或避免做錯事;但因為鮮少犯過,便缺乏處理犯錯後收拾善後的經驗與能力。這就如同沒有打過預防針的人,一旦流行病蔓延時,就完全沒有抵抗力。這種人或許要到年紀更大、面對人生第一個大錯時,才可能花更多的力氣或代價去彌補過錯;也有人因為沒有處理犯錯的能力,不願面對事實,而拒絕承擔後果。

其實心理學家在研究人類行為時發現,人們在犯錯的過程中,遠比在「做對事」時能學到更多寶貴的經驗,也學得更快。雖然爸媽應善盡保護子女的職責,卻不應過度保護以致剝奪他學習的機會。爸媽需要掌握的大原則是,只要孩子犯的錯不會導致身體受到傷害,那麼爸媽就該讓孩子去嘗試。

嘗試克服難題 才能增長智慧
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成長是許多經驗和學習的累積。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會一直不斷地面對很多的事物,甚至有難題需要去克服,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變得更有智慧。

孩子所面臨的困難,從成人的眼中看來都很簡單。以成人的智慧,我們不難找到最好的解決之道。但是成人應瞭解孩子在心智未成熟之前,以他的才智在那個年齡層而言,也許真的是一個難題。這時爸媽若能相信孩子的能力,並以包容和接納的態度,允許孩子自己嘗試尋求良好的解決方法,對孩子的幫助會更大。

特別是當孩子的方法和你的不一樣時。爸媽要沉得住氣,不干涉孩子,也不強迫他採用你的方法。若要幫助孩子建立解決事情的能力,唯有讓孩子透過自身的思考,學會在不同的選擇中,尋求最佳的方法。這種能力要從小培養,且需經過許多的鍛鍊,才能練就一番好功夫。

坦然面對 犯錯後學習補救防範
如果爸媽把犯錯當成是一項很好的學習經驗,那麼,孩子再遇到相似的挫折時,他便能坦然以對。縱使心有懊惱,他還能想辦法去補救。這時,爸媽要切記不要以結果論來斷定孩子的表現,反而是要提醒孩子注意到整件事情的過程,教導孩子學會有效的處理方式。

例如:在外出前,孩子想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出門。以爸媽豐富的生活經驗,可以預先看到可能的危機(如:遺失玩具)。爸媽會說,如果一個不小心,玩具可能會丟掉;但是孩子執意要做,並信誓旦旦地說他會看好東西。果不其然,玩具真的掉了,當孩子發現時,他一定會感到懊惱。這時爸媽應該如何處理?

把握機會 引導孩子面對犯錯懊惱
心急又沒耐性的爸媽會罵孩子:「早就跟你說過了不要帶玩具出門,一不小心就會丟掉,這下果真丟了。」這樣的對應方式,孩子除了挨罵之外,並沒有學到解決的方法。

讓我們換另一個方式來面對孩子懊惱的樣子。爸媽可以問孩子:「你怎麼了?」孩子說:「我的玩具掉了,我很生氣又難過。」

爸媽可以同理他的感受作回應:「如果換成是我,心愛的東西掉了,我也會很難過。你有沒有什麼辦法,避免下次再發生同樣的事情?」孩子可能會說不要帶出門。

另外,爸媽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以前丟過東西的經驗,並跟孩子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避免不小心掉東西,例如:每次要離開之前,看看四周,有沒有把東西留在原地,忘記帶走。

對犯錯體驗愈深刻,愈能記取教訓
如果孩子要求爸媽再買一個玩具給他,爸媽切記不要馬上就補買給他,至少要等待一段時間,因為這段等待的時間,是非常珍貴的黃金期。

爸媽一定要讓孩子體驗丟掉東西那種心痛的感受,心痛的程度愈高,記憶會更深刻,效果會愈好。如果他馬上又有一個新玩具遞補,孩子通常不會珍惜,很可能一輩子掉東落西。

爸媽千萬不要怕孩子犯錯,允許孩子有犯錯的空間,讓他有學會坦然面對錯誤,和具備處理善後的能力,這才是重要的。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