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對、用對奶瓶與奶嘴 遠離雙酚A、塑化劑

對爸媽來說,奶瓶與奶嘴一直是必買清單上的前幾名,塑膠奶瓶又因為質輕、不易破,幾乎是各家必備,奶嘴更是許多爸媽安撫寶寶的超級神物,許多大孩子還得花點力氣才能戒斷。但這些長時間與寶寶口腔接觸的奶瓶與奶嘴,真的都安全嗎?

當心雙酚A與溶出物疑慮
食藥署與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曾在102年度針對100件國內市售的塑膠奶瓶﹙含進口與國內製造﹚進行材質試驗,結果有1款奶瓶使用禁用的雙酚A,另有11件奶瓶檢出塑化劑﹙皆在安全值內﹚。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也曾抽驗了市售的13件奶嘴,也發現有2件商品的耐熱性不夠,煮沸後會褪色,而且有高達10件奶嘴商品的標示不符合規定。食藥署近期(110年)公布最新邊境不合格清單,一款德國進口的安撫奶嘴在蒸發殘渣溶出試驗(水、40℃/24小時),發現有68ppm的雜質溶出,超出合格標準40ppm以下。

奶瓶與奶嘴稽查,查什麼?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鄭維智表示,身心尚在發展中的嬰幼兒若從飲食中攝取到有害化學物質,危害極大,因此食藥署每年定期針對奶瓶與奶嘴排定稽查計畫,希望能為嬰幼兒的食器安全把關。

除了查看商品標示是否完整,奶瓶與奶嘴的稽查重點主要在材質試驗與溶出試驗兩項。前者主要測試與商品所標示的材質是否一致、是否含塑化劑、雙酚A、重金屬﹙如﹕鉛、鎘﹚是否超標;溶出試驗主要以酸性、油性、酒精類物質,看是否會溶出危險元素,也包含耐熱性測試。

你挑對奶瓶與奶嘴了嗎?
除了透過食藥署抽查市售商品作把關,鄭維智科長提醒爸媽,正確地選購奶瓶與奶嘴,才是讓寶寶避開食器危機的第一步。

Tip1:挑選有商譽的店家,購買有品牌的商品
注重商譽的店家與品牌,除了退、換貨較有保障,通常商家對安全問題也會較重視。

Tip2:優先選購具有完整資訊的奶瓶與奶嘴產品
奶瓶的材質包含玻璃或塑膠,建議爸媽為寶寶選購奶瓶時,可視使用需求選擇,如購買塑膠類奶瓶或奶嘴時,應優先選購以中文清楚標示之產品,特別留意材質名稱及其耐熱溫度。另外,還有其他需注意的標示項目包括﹕品名、容量、淨重、數量、製造日期、原產地、國內負責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地址和警語等。如果廠商未依法標示,隱匿部分商品資訊,恐有安全疑慮,建議不要購買。

Tip3:仔細檢視材質,避開雙酚 A
安全的奶嘴材質以矽膠﹙屬廣義的塑膠類﹚與橡膠為多;塑膠奶瓶常見的材質則有PES、PPSU與矽晶等種類。值得注意的是,食藥署已於2013年全面禁止製造、販售含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材質的嬰幼兒奶瓶。爸媽在選購塑膠奶瓶時,若發現材質標示為「聚碳酸酯」或「PC」等字樣就含有雙酚A,千萬不可購買。

*雙酚A易擾亂幼兒的內分泌與神經系統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指出,雙酚A是一種環境賀爾蒙,常用於塑膠奶瓶、水壺、罐頭與罐裝飲料內層等容﹙食﹚器。含雙酚A的容﹙食﹚器易因加熱、微波、用力刷洗或者遇酸、鹼或酒精,導致雙酚A溶出而被食用吸收。研究顯示,雙酚A可能產生類雌激素作用,擾亂人體代謝與內分泌系統,危害胎兒及嬰兒的神經系統、造成兒童發展與行為問題,與前列腺疾病、乳腺癌及不孕症等也有相關。

清潔奶瓶與奶嘴,你的方法對嗎?
不當的使用與消毒方法,不僅徒增無謂的清潔時間,也會縮短商品的使用期限,反而容易導致嬰幼兒吸收到有害的重金屬或塑化劑等物質。在使用與清潔上,有以下建議:

Tip1 依商品建議的方法正確地使用
建議爸媽仔細閱讀奶瓶與奶嘴的產品標示內容,依所標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或警語正確使用。

Tip2 避免長時間加熱奶瓶與奶嘴
奶嘴與奶瓶因為長時間與孩子的口腔接觸,較易殘留唾液與母奶的油脂或奶垢等混雜物。多數爸媽常認為塑膠類奶嘴及奶瓶等產品,一定要以高溫煮沸、蒸氣或紫外線消毒後才夠衛生,但塑膠類材質於高溫下的結構相對較不安定,紫外線波長也容易破壞塑膠分子鏈,造成塑膠老化龜裂、釋出化學物質,因此不建議爸媽將塑膠奶瓶與奶嘴長期高溫加熱,或是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下。

Tip3 產品如有異常現象,應停用並更換
塑膠奶瓶與奶嘴受到長時間光照及溫溼度變化等環境影響,容易有老化與質變現象。一旦發現塑膠奶瓶與奶嘴有變色﹙或透明變霧面﹚、刮傷、龜裂等現象,應立即停用、更換。

*如何安全的清潔塑膠奶瓶與奶嘴?
鄭維智科長與顏宗海醫師建議爸媽只要掌握以下重點,即可安全與有效地清潔塑膠奶瓶與奶嘴。
● 使用後之塑膠奶瓶與奶嘴,建議不要久放,最好立即清洗。
● 記得先移除殘渣,再使用中性洗劑洗淨;勿用力清洗,以免刮傷。
● 洗淨後記得將奶瓶與奶嘴充分晾乾,只要沒有水分,就可減少微生物孳生的可能。
● 塑膠奶瓶與奶嘴不建議高溫煮沸或持續加熱;若因久置,奶垢與油脂等髒汙不易清洗,可以80度的熱水沖洗,但不宜超過2分鐘。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