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曝露於塑化劑環境中,恐造成過敏體質!

幼兒學爬時,是在哪裡練習呢?軟墊、巧拼、還是PVC地板?看似安全的平面,其實也含有塑化劑的危害。台大醫院研究團隊日前公布一項塑化劑的多年追蹤調查指出,2歲幼兒在生活中如果多接觸到塑化劑製品,如:塑膠玩具、塑膠地墊、PVC地板,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5倍,且容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

塑化劑是一種增加柔軟性,或是引起物體液
化現象的添加劑,塑化劑種類多達數百餘種,使用最多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包括DEHP、DINP等物質。目前世界各國之研究均顯示,全球各地人口均可能受到塑化劑曝露的影響,來源包括食品、容器、醫療器材、玩具、空氣及粉塵等。
爸媽仔細想想不難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接觸塑化劑的機會相當多,包括:建築材料(塑膠地板、壁紙)、汽車用品(安全座椅)、食品包裝(保鮮膜)、食物容器(塑膠杯、碗盤、保鮮盒)、幼兒用品(軟性塑膠玩具、奶嘴)等。另外,媽媽的香水、乳液等化妝品的配方裡,也可能有類似塑化劑的成分。

小辭典: PVC是塑膠地磚的其中一種,尺寸與厚度皆有多種選擇,由於保養清潔方便,具有抗鹼、耐磨、耐用、耐壓、不易燃、不易腐蝕等優點,且價格相對便宜,常拿來做為地板材質。

塑化劑是一種影響健康環境荷爾蒙
目前已知環境荷爾蒙對人類的影響包含:增加免疫系統受損、甲狀腺腫瘤、過動兒和幼兒學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風險。對男性而言,則可能降低精子的數量和品質,造成不孕;使孕婦產下陰莖短小、隱睪症和尿道下裂的男嬰;對女孩可能造成性早熟、長不高,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且提高罹患乳癌、多囊性卵巢的機率。

童鞋也有含有塑化劑
消基會與標檢局日前針對童鞋,進行安全性及塑化劑檢測,結果發現情況最嚴重的超過標準值461倍,可能破壞幼兒體內遺傳物質、引發癌細胞增長,導致幼兒罹患皮膚癌、肺癌、胃癌、肝癌等疾病。
市售童鞋材質、品牌種類繁多,爸媽在購買時,除了考慮價錢、實用性、外觀、尺寸、廠牌等因素外,也應檢查底部是否有防滑設計等,並避免讓幼兒把玩或啃咬鞋子,以免將有害物質吃下肚。
針對日常自我保健,爸媽唯有以預防角度,帶幼兒遵守國民健康署提出的「5少5多」的生活原則,以減低塑化劑對幼兒的影響。此外,就算是棉質的新衣服
也可能會含有塑化劑,建議爸媽先洗過再給幼兒穿,盡量讓幼兒遠離含有塑化劑的環境,以避免提高造成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適合孩子的玩具
熟記「5少5多」減少塑化劑傷害
面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建議爸媽運
用「5少5多」的簡明易懂小技巧,帶著幼兒一起執行:
5少
少吃加工食品、少吃脂肪、少吃藥、少香味、少塑膠
●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加工的果汁、果凍、零食、冷凍食品,以及各種含人工添加劑的餡料蛋糕、點心、餅乾等。
●少吃脂肪:所有的重金屬汙染或是塑化劑殘留,都最容易累積在動物油脂和內臟裡,應盡量避免食用。
●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為了讓營養保健食品和藥品,組合成錠劑或膠囊、充滿甜味或香氣,在製造過程中不免使用人工色素、調味劑、塑化劑等,長期食用易危害健康。
●少香味:愈香的產品,愈可能含有塑化劑,應該要減少使用含有香料的化妝品、保養品、清潔用品,如:乳霜、妊娠霜、洗髮精、沐浴乳、洗衣劑、廚房或衛浴清潔劑。
●少塑膠:少喝塑膠杯裝的飲料,盡量用不鏽鋼杯或馬克杯。少用塑膠袋、塑膠容器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最好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裝再加熱。少使用保鮮膜,也不要用來包裝油性食物。少讓幼兒在塑膠地墊上吃東西、玩耍或睡覺。不給幼兒使用未標示「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

5多
多洗手、多喝開水、多蔬果、多運動、多清掃
●多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先洗掉手上所沾的塑化劑。
●多喝白開水:取代市售各種飲料,補充身所需的水分。
●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加速塑化劑排出。
●多運動:常健走、跑步,加速新陳代謝。
●多清掃:根據國外研究,幼兒經常從室內
地板粉塵中吃進去可觀的污染物,包含塑化劑,建議爸媽經常打掃,降低幼兒從粉塵中吃進塑化劑的機會。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