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要什麼?

你為孩子的行為頭疼嗎?但是沒有孩子是天生喜歡跟爸媽作對;每個孩子的行為都有某種需求作為動機,只不過是有些孩子學到錯誤的信念,以至於運用了錯誤的方式表達出來。爸爸媽媽不妨靜下來想一想,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呢?

  你為孩子的行為頭疼嗎?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會以大人的眼光來詮釋孩子的行為,事實上,孩子的行為表現常常是與成年人大相逕庭的。沒有孩子是天生喜歡跟爸媽作對;每個孩子的行為都有某種需求作為動機,只不過是有些孩子學到錯誤的信念,以至於運用了錯誤的方式表達出來。爸爸媽媽不妨靜下來想一想,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呢?是不是我們忽略了孩子行為背後的語言呢?

活在聚光燈下的孩子
  有些孩子當爸媽或老師有空理他的時候,他倒也還算乖,假如沒空理他,他就一直用各種手段吸引大人注意!這就是基於孩子的錯誤信念,認為當自己在眾人注目關心之下才有歸屬感,才覺得自己是屬於這個家庭或是這個團體的、是被人喜愛的。大人如果不懂得他的心理,可能會感覺厭煩,就會教訓處罰他,或是用哄騙的方式把他「打發掉」,好做自己的事情。假如爸媽發現孩子原始動機是這樣的,就要避免造成孩子以負面行為引起大人注意的習慣,盡可能不對那些負面行為做反應,多注意、肯定孩子的正面行為!
呼風喚雨小霸王
  有些孩子會大欺小、跟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是強迫人家要聽他的,或是當長輩要求他的時候總是要挑戰權威。因為他覺得所有人都聽他的,他才是這個群體當中最重要的,他才能肯定自己。爸爸媽媽或老師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很可能把這個孩子貼上叛逆的標籤,在每次的衝突中兩敗俱傷,而且更加強孩子渴望得到權力。其實爸媽可以暫時離開戰場,對於他的吵鬧挑戰行為不予回應,或是用冷靜的語調重複你的要求,讓他知道配合你的要求對他自己有什麼幫助,協助他修正自己的行為模式。
不肯被愛的刺蝟一族
  習慣於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孩子,通常自我形象也是很負面的,就是所謂「我不好,你也不好」的態度。他也可能在攻擊別人之後,冷靜下來後悔自責。有趣的是,通常爸爸媽媽也有這樣的行為模式,就是當孩子用憤恨的眼神或言語傷害他們之後,爸爸媽媽也深受傷害,然後說出一些「你出去好了」「我們也不要你這個小孩」或是嚴厲處罰他。建議爸媽試著體會孩子內心深處的感受,當孩子攻擊或報復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受到傷害了,只有以愛環抱才能化解他的情緒;如果當下實在是「愛不出來」,至少要做到攔截言語或行為的反擊,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無論如何都愛他,因為他是爸媽的寶貝!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提醒您,在愛的環境中,才能激發孩子正向的行為。從現在開始關心孩子絕對不會太遲喔!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