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勤奮努力」的自我概念

國小階段的孩子正在建立對自我能力的認識。根據發展心理學研究,這段期間的發展危機是自卑感的形成,如果孩子遭遇太多不被肯定的負面經驗,很可能會變成一個畏縮消極的孩子。

  您是否覺得現在的社會越來越不重視「勤奮努力」這項人格特質呢?對e世代的孩子而言,「如何以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收穫」已成為普遍的價值觀。事實上,「勤奮努力」並不是一種過時的美德,《大能力》一書的作者Dorothy Rich,便將「努力」列為資訊時代的孩子必備的11種基本能力之一;而知名發展心理學家Erikson則認為「勤奮努力」是孩子獲得成就感與自信所必經的途徑,他並認為小學階段正是孩子養成「勤奮努力」人格的關鍵期。

「勤奮努力」或是「自卑自貶」
  「努力」與「自卑」是兩種相當對立的人格特質,但又互為因果。根據Erikson影響深遠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人生由出生到死亡可區分成八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都有必須面對的發展危機,如果個體能克服這些危機,便能順利地發展自我,反之,則會形成不成熟的人格,也不易適應社會環境。
  6到12歲的孩子面臨的發展危機,正是形成「勤奮努力」抑或是「自卑自貶」的自我概念的關鍵期。這個年齡的孩子需要透過正式的教育,在學校裡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並面對同儕間的競爭與壓力。因此,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能夠努力學習,並應用習得的能力獲得成就感,便能形成Erikson所謂的「勤奮努力」的自我概念,反之,則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做好事情,而形成「自卑自貶」的自我認定。

點點滴滴建立成功經驗
  所以,該如何在此關鍵期幫助孩子建立「勤奮努力」的自我概念呢?由於學會新的知識與技能本身就是孩子成就感的來源,因此,除了在學校裡必須學的知識以外,這個時期也是培養孩子才藝的最佳階段。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持續並廣泛的學習,並對孩子學會的新能力給予讚賞,因為成功的學習經驗是建立「勤奮努力」的重要來源。
  再者,這階段的孩子對他人的回應非常敏感,周遭的父母、老師及同學對孩子的回饋,都將一點一滴影響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因此,父母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多讚美孩子的優點和好行為,例如:當他幫忙照顧弟弟,不妨肯定他的孝順友愛;當他畫了一幅你看來不怎麼樣的畫,不要一開口就說:「這畫的什麼東西啊?一點都不像!」而是換個方式說「嗯!你用的顏色很特別」。試著找出孩子值得讚賞之處,並肯定孩子的努力。

莫造就消極自卑兒
  不少爸媽為了求好心切,常常數落孩子什麼地方做不好,或耐不住就動手幫孩子做了,孩子雖然心裡抗議或感到沮喪,卻也無法證明自己能做得更好,因為事實上他本來就還在學習當中。也有些父母,因為不了解孩子的特質,未能針對孩子的優缺點來引導,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挫敗經驗。假如孩子遭遇太多類似的負面經驗,久了便會對自己喪失信心,進而形成了自卑感。「失敗者」一旦成為他內在的自我形象,他會形成畏縮消極的特質,認定自己不配獲得成功和讚賞,進而不願再接受挑戰與嚐試。
  此外,爸媽也應該尊重孩子獨特性,不拿別人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就像小白兔怎麼可能會飛,老鷹又怎麼可能跑得快,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專長,只要爸爸媽媽肯欣賞,就是孩子成就感的來源。能夠在生活中累積成功的經驗,孩子便能自我肯定,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即使面對未曾嘗試過的任務,他也有信心接受挑戰,也會更加勤奮、持續地學習不同的事物。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