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從胎兒開始
更新 : 2018-10-15
爸媽具備正確的觀念、心理很健康,就容易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無論是懷孕期或新手爸媽階段,都可把握時機為孩子奠定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礎。
「星際大戰」這一系列電影中的經典對白,除了每個絕地武士都喜歡掛在嘴邊的祝福語:「願原力與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另一段深印人心的對白,來自尤達大師的智慧之語:「恐懼是通往黑暗的道路,恐懼帶來憤怒,憤怒帶來仇恨,仇恨帶來苦難。(Fear is the path to the Dark Side. 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在現實的世界裡,每一個人也都需要正向的原力,驅走內心的恐懼、憤怒或仇恨吧!
爸媽心理健康,寶寶相對健康
正向、健康的心理從胎兒時就要開始促進了。所以從孕期開始,就應該利用產檢時機注意孕婦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諮詢與協助,以確保胎兒的健康,父親和家人的健康也要同時並重;等到寶寶出生後,在新手父母階段,更要針對寶寶的情感滿足、依戀關係或照顧方法等面向,增進親職能力和提供遭遇危機時的支持,這麼做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有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
心理健康不是單獨一個人的事,需要從整體的資源與協助去考慮。臨床觀察上發現,孕期的爸媽常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愈來愈多人會做更多的心理準備;當爸媽做好準備,對胎兒的保護會更細緻,就能讓寶寶在預期中健康誕生。由於寶寶的出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平衡運作,所以爸媽要學習找支援,國家、社會也要因應人們的需求,提供相對的政策和服務機制。
WHO曾大力推動的「1000天運動」,強調從懷孕開始,不論營養、父母情緒、對話等都會影響胎兒;環境的汙染、噪音也會影響胎兒及嬰幼兒的成長,這些都需要大家一起正視。
4個教養觀念,讓你做孩子的楷模
以下幾個重要觀念,鼓勵爸媽用適當的心態面對孩子:
1. 接納孩子的不一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親子互動的時候要學會接納及欣賞孩子的與眾不同,即使孩子的能力較弱,只要培養孩子正向因應的能力,孩子也能順利成長。
2.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爸媽對於孩子過度關愛及保護,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無法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就不容易自己站起來。在這個多變的時代,孩子需要有逆轉困境的復原能力,才能迎接未來。
3. 適度把孩子託給家人
媽媽產後受到賀爾蒙影響,當家人想要幫忙,有時反而讓媽媽感覺更緊張,誤以為自己不勝任或怕孩子被搶走。事實上,爸媽要學會給自己喘息的空間,適度地把孩子託給其他人協助照顧,寶寶也需要練習和其他人相處,不能只跟著媽媽。當媽媽情緒比較好時,寶寶也會比較安定,可以達到「你好,他也好」的雙贏狀態。媽媽心情愉悅,孩子也會學習到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好好過生活。
4. 善用評估不貼標籤
現代爸媽比較願意嘗試心理會談、測驗或評估,但愈來愈多爸媽過分小心翼翼,孩子身心發展的數值還在常模內,爸媽卻常過度擔心。其實,爸媽不需要為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只要透過適當的互動,就算是遭遇創傷或出現負向行為,還是有機會改變。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