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牙齒,從生活習慣做起

齲齒是臺灣地區兒童最常見且嚴重的口腔疾病,依據調查顯示,從2010到2014年,5~6歲兒童口腔齲齒盛行率雖然從89%下降至78%,乳齒齲蝕指數也從7.31顆下降至5.44顆,但與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訂定「5歲兒童齲齒率應在50%以下」的目標相比,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諮詢/鄧乃嘉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副教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專任主治醫師
 
Checklist   寶貝孩子的牙齒,你做到了嗎? 
每勾選一項就能得到一分,看一看,你得到了幾分! 

在孩子還沒有長牙時,我就已經開始注意並清潔他的口腔。
當孩子喝完牛奶或用餐後,我會幫他清潔口腔。 
我每天早晚協助孩子清潔口腔。 
我會選擇合適的牙刷和牙膏讓孩子使用。 
當孩子一歲以後,我會鼓勵孩子使用杯子喝牛奶,且避免孩子抱著奶瓶入睡。 
孩子刷完牙後,我還會再檢查一次或是幫他清潔不易刷乾淨的部位。 
我會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多攝取高蛋白、高鈣和富纖維的食物。 
每年我會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兩次口腔檢查。

● 檢核表的分數可提供孩子開始長牙的爸媽一個參考喔! 
2分以下:從現在開始注意孩子的口腔健康,也不嫌晚! 
3~6分:你很努力照顧孩子的口腔健康,只要再多注意一些細節,就更棒啦! 
7分以上:你很關心孩子的口腔健康,相信你的寶貝有一口潔白又健康的好牙。

 避免進食後直接入睡 
當孩子吃完食物(如:飯、菜和牛奶等)後,碳水化合物的醣份提供口腔內的細菌營養,細菌就能不斷繁殖形成牙菌斑,牙菌斑會破壞牙齒的琺瑯質,形成蛀牙。

以孩子最常見的「奶瓶性齲齒」為例,這類蛀牙是因為喝完奶後,沒有適當地清潔口腔,長時間讓乳牙浸泡在乳汁當中,造成前牙區嚴重蛀牙。因此,建議爸媽,要避免孩子吸著奶瓶睡覺,且自孩子1歲開始,鼓勵他用杯子喝牛奶、水。 

理想的刷牙時間是在吃完東西後的20分鐘以內,才能避免食物殘渣存留口中過久,製造細菌孳生的機會。如果無法做到餐餐飯後刷牙,在睡前一定要刷牙。 

將孩子的用餐次數集中 
當孩子吃飯速度慢,時間超過1.2小時,正是蛀牙高危險群。 

多吃甜食的確會提高80%的蛀牙率,但是限制孩子吃甜食很困難,反而造成偷吃糖或更想吃糖的欲望。建議爸媽把飲食與吃零食的次數集中,若孩子吃個不停,牙齒會一直受到細菌侵擾,最好集中在飯後吃零食,吃完後固定要求孩子刷牙,而不是讓孩子想吃就吃或背著大人偷吃糖,這才是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挑選適合孩子的牙刷 
要避免孩子蛀牙,當然要挑把好用的牙刷,讓孩子養成定時刷牙的好習慣。孩子用的牙刷刷毛要軟,以3排6束為主,才能刷到口腔各角落。牙刷刷頭要小,若牙刷太硬太大,使用會不方便,孩子也會覺得不舒服,爸媽應仔細挑選。

如何挑選兒童牙刷~快來看看挑選牙刷的小技巧


學習正確刷牙 

協助孩子刷牙3要點 
因為7歲以前的孩子,手掌與手肘的運作尚無法把牙齒刷得乾淨,也因缺乏自我規範的能力,需要爸媽從旁協助刷牙。 

● 提供示範與練習機會:讓刷牙變成一種儀式,每天和孩子一起刷牙,親身示範如何拿牙刷、做動作。剛開始教導時,自己先當活道具,邀請孩子替媽媽刷牙,輕輕握著他的手,慢慢地刷。
同時利用孩子喜歡照鏡子的特性,兩人一起對著鏡子,讓他學媽媽的動作刷他的小牙齒。請記得張大嘴,讓孩子看清楚分解動作,不要心急。 

● 用故事遊戲引導:孩子不想刷牙的時候,可以放一段兒歌助興,讓刷牙的氣氛變輕鬆。等孩子再大一些時,可以透過圖畫書,告訴他如何正確刷牙,並瞭解不刷牙的後果。

● 事後給予獎勵:刷完牙後,讓孩子扮演醫生,檢查媽媽是否有刷乾淨,再換媽媽當牙醫,如果有不乾淨的地方,補刷一下。最後,互相親一個,稱讚他的牙齒好乾淨。 
 
孩子什麼時候該開始看牙醫? 
孩子第一次看牙醫的時間應該是在第一顆牙長出來6個月後,或者是1歲左右。往後通常一年做兩次檢查,以便盡早發現蛀牙。如果太晚發現,引起孩子劇烈疼痛或需要拔牙,可能會需要全身麻醉。因此爸媽帶孩子第一次看牙,最好是檢查牙齒,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已經痛到很難受,才帶孩子去看牙醫。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