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友伴世界(下)~建立在遊戲與認同

幼兒友伴關係建立在遊戲與認同中
孩子周歲以後,開始對自己以外的其他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漸漸懂得主動向家人、娃娃、寵物表示出喜愛,並且喜歡有人陪他玩或跟他說話。不過孩子2歲以前的友伴概念,可能僅次於把狗狗當朋友,或者和喜歡的布偶進行角色扮演,舉凡是自己喜歡的、一起遊戲的,都是朋友;意義上,跟成人所定義的友誼不盡相同。孩子大約要到4歲以後,朋友的概念才會逐漸清晰起來

在3~6歲的年齡層,孩子認定朋友的方式,除了「能夠一起遊戲」之外;通常有相同興趣、喜歡某個特定卡通人物,或者同樣活潑外向、愛說話等,彼此擁有「共通性」的孩子,也更容易變成朋友。另外,當孩子有認定的朋友出現時,很容易產生「他有、我也要有」或「他玩積木、我也要玩積木」的模仿現象。

這種「想要跟別人一樣」的欲求,其實是「同儕認同」的前身;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孩子會因為具有「共通性」而交往,而兩個好朋友的行為與想法,也會因為交往後的彼此認同變得更加相像,兩者之間交互影響下,感情也就愈好。通常只要是在適度、可接受的範圍,建議爸媽應該健康地去看待孩子在同儕間的模仿行為。

孩子建立友伴關係的途徑
孩子建立友伴關係的途徑是:透過「同質相吸」的過程,在團體中找到興趣相當、個性相投的玩伴;再經由孩子「愛玩的天性」與別人互動,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同理別人的感受,進一步從別人的眼中認識自己、建立自我形象。我們相信,只要孩子能感覺到「身邊有朋友」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便會記住這種愉悅的感覺,從中累積「交朋友」的正面經驗


》》幼兒友伴關係的分齡發展概況表
年齡 重點說明
7個月~未滿1歲 ● 通常對其他同齡嬰孩互不理睬,偶爾產生好奇心,會嘗試看一看、摸一摸對方,但是彼此之間並沒有對等的回應。
1歲~未滿2歲   ● 行為開始產生互動的意義,例如對其他幼兒笑、發聲音、試圖叫對方名字、或者拿玩具給對方、跟對方要玩具。
● 一方能引起另外一方的注意及回應。
2歲~未滿3歲 ● 對與朋友互動的興趣明顯增強,開始會模仿玩伴的行為,也會嘗試加入別人的遊戲。
● 受限於語言能力的表達,加上自我中心的特性,會出現爭奪、打人或推人的行為。
3歲~未滿4歲 ● 與玩伴之間更加親近,關心對方的感受,能初步共同分享與遊戲,但仍常有衝突發生。
● 對不同的遊戲或活動,可能選擇不同的朋友作伴。
4歲~未滿5歲 ● 會積極地加入友伴的活動,常常把「朋友」這個字眼掛在口上。
● 開始對身邊的友伴產生認同感,常常帶東西與朋友分享,或是別人擁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要。
● 喜歡玩合作性遊戲,也懂得邀請朋友玩;已可形成比較持久性的友誼。
5歲~未滿6歲 ● 遊戲中出現更精密的組織與角色分工,能扮演各自的角色並互相合作。
● 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愉快,較易服從大孩子的話;也喜歡討好別人,以獲得肯定。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