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新觀念副食品觀念大翻轉

新觀念1 
寶寶初次嘗試副食品的時間點:6個月 vs. 4個月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寶寶何時開始嘗試副食品有兩個關鍵:

第一是餵食方式為親餵或奶瓶餵食。如果是親餵者,原則上等到滿六個月再給予副食品,過早餵食會影響吸吮母乳意願;而奶瓶餵食者,因為嬰兒較早容易發生厭奶,在滿四個月之後即可以給予副食品。

第二是嬰兒是否神經成熟發展已經可以適合餵食。可觀察以下重點,包括:
(1)頭頸部可以直挺而不會搖晃,
(2)口水分泌已經變多,
(3)眼睛會盯著食物,
(4)手會伸出想要抓取食物。通常四個月以上嬰兒就可以做到。

因此,在嬰兒4~6個月大時,爸媽應根據孩子的狀況再決定開始給予副食品。
 
新觀念2 
副食品與過敏:
延後吃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vs. 盡早嘗試各種食物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副食品與過敏的關係,考量的重點在於:爸媽本身是否有已知的過敏原及確定的家族過敏史(主要過敏疾病包括: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這需要經過生活觀察,得知對某些食物或環境接觸引起過敏反應,並有時間上的因果關係。之後,再經過抽血檢查,得知過敏指標異常升高,並被檢驗出有特定的過敏原。如果爸媽或家族成員被檢驗出有已知的食物過敏原,該食物應在嬰兒一歲以後才給予,其餘食物則可以依照年齡逐漸少量給予,再觀察是否可以順利攝取。

如果爸媽沒有已知過敏原,也確認沒有家族過敏史,就不需要刻意避開容易引起過敏食物,可以依照副食品種類逐步給予即可。
 
新觀念3 
增加副食品的食物類別:
少量多樣化,什麼都吃 vs. 依序添加澱粉、蔬果→蛋白質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餵食副食品的目的在於:提供嬰幼兒固體食物作為營養來源,也是提供新食物的味嗅覺以及咀嚼訓練的重要方法。給予的順序,基本上是由「食物泥」開始,再進展到「壓碎切碎的食物」,最後再進展到「切塊切片的食物」。

至於食物類別並無嚴格限制,但是一般建議:先給米麵食類的「澱粉」以及「蔬果類食物」(4~8個月之後),接著才是豆類製品、蛋類以及魚肉類食物(7~8個月之後)。

另外,初步的副食品多採取單一類食物,之後再作混合式的添加,目的在於讓嬰兒有較多機會學習單一食物的味道。
 
新觀念4
調理副食品可添加調味料:完全不添加 vs. 可適量添加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添加過多的鹽、糖或其他過多調味料,不但對嬰兒健康有害,也會對於副食品食物的味覺感受不利。

調理副食品時,添加調味料的基本原則為:如果食材本身即有鮮明味道,經過烹調凸顯其原味即可,不必另加調味料;但如果食材本身味道中性且不明顯,即可適當添加調味料為宜,添加份量應在一般成人添加量的一半以下。另外,也可以選擇自然調味料,如:南洋料理中常用之植物性來源,亦可避免使用過多人工調味料。
 
 
新觀念5
純果汁可當作副食品:6個月後再喝  vs. 1歲前都不要喝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純果汁對嬰兒健康的危害,包括:肥胖、營養不良、腹瀉、脹氣、蛀牙、影響正餐食慾、消耗維生素B、影響鈣質攝取以及糖類不耐受症等不利影響。

因此,2017年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以下新規範——
■ 1歲以下不給予果汁。
■ 1歲以上喝果汁也無營養或檢康上的益處,只有在使用新鮮100%果汁,並成為均衡飲食一部分的情況下,才可以飲用。至於飲用的份量,建議為:1~3歲,<120c.c;4~6歲,120~180cc;7~18歲,<240cc。

原則上,鼓勵孩子直接吃新鮮的水果(嬰兒則以泥糊類或直接攝取都可以),不建議飲用加工過的果汁商品。
 
新觀念6
副食品也分門派?如何選擇:
循序漸進謹慎派 vs. 壓爛剪碎復古派 vs. 寶寶主導BLW派


小兒科周怡宏醫師觀點:
如何協助嬰兒攝取副食品有許多不同作法,學界與照顧者團體也有不同的流派、立場與不大相同的主張。

一般而言,需考量以下三個主要因素:
一、食物質地仍要有計畫的逐步加粗,份量也要慢慢增大。
二、嬰兒咀嚼能力的成熟度與訓練次數的多寡,有其個別差異。
三、由照顧者或者孩子主導,仍屬見仁見智,傳統上醫界仍建議由前者主導,但是尊重孩子的自主呼聲也日漸高漲。

當然,每種方式都有其特點與好處,當然也可能有些缺點,例如:謹慎派可能變化太慢或太少,使得孩子對進食副食品失去興趣;又例如BLW派可能進展太快而造成咀嚼訓練不足,或是可能會有嗆到的風險。

在顧及時代潮流的演進,我建議爸媽要用心投入,在不急躁且逐步漸進的原則下:帶領嬰兒嘗試,多給予不同的食物種類與形式,每天有多次訓練咀嚼的機會,且採取引導與放任方式並用的策略,鼓勵他用手抓取食物,鼓勵他多看、聞、嗅食物的色香味,鼓勵他多觀察食物的製作流程,也鼓勵他多與家人一起進食,感受用餐的樂趣與氛圍。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