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國語課,學什麼?

總體來說,語文領域主要目的是教導孩子語文的聽說讀寫,並且透過多樣語言的學習,培養基本溝通能力、認識文化與習俗等;語文的種類以本國語文為主,英語原則上三年級開始進行正式的教學,但學校可以視情況讓孩子提前接觸。鄉土語則是包括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所謂的本土語言,另設有新住民語文課,可供需要的孩子選擇。 

低年級國語課的主要學習任務 

低年級孩子在國語課的主要任務,除了注音符號的熟悉和運用,也需要透過各式各樣的文本,累積對字彙、詞語的認識、建立語感以及培養閱讀的興趣與多元性。 

此外,新課綱中,為了深化孩子語文的基本學力,低年級將從每周五堂國語課增加到每周六堂課,讓孩子可以有更多機會累積經驗、練習並加以應用。 

多元的主題閱讀和媒材應用 

如果爸媽曾經嘗試比較目前各家出版商所出版的課本,也許不難發現,現在的國語課本都好精采,就像故事繪本一樣。同時,內容大多能夠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串聯,創意啟發和生字新詞練習的比重各占比一半。內容的編排上,大多採主題式,例如,「新的開始」主題下,就會有三至五課的內容,與這個主題相關,讓老師能夠更完整地進行主題式教學,引導孩子們作系統性的思考。 

也有為數不少的老師會採繪本教學。也就是依據課程主題,挑選優良且適合孩子閱讀的繪本,除了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同時透過另類選材的共讀和討論,增加賞析文本的經驗、開拓視野,藉此慢慢提供孩子不同的閱讀策略,協助理解文字和句構。 

根據六大國語教學素養設計教學 

在國語的教學上,老師大致分為「聆聽」、「口語表達」、「標音符號與運用」、「識字與寫字」、「閱讀」與「寫作」等六大素養面向進行學習活動設計,同時觀察和評估孩子的學習表現。 

然而,這些語文能力的展現,其實並不是可以一一切割的,爸媽可以從生活中任何的事件、機會,讓孩子體會語言的日常,同時又能跳脫原有的語用方式,學習新的表達和對話,進而更全面且深度地思考。 

這就是語文的素養。 

目前已經有許多學校,藉由推廣多元文化的閱讀活動、競賽、表演等,讓孩子們有更多的動機和刺激,進行交流、共同創作、解決問題,以提升對語文理解的素養和能力。 

注音符號只學十周? 

其實,注音符號不是只學十周,孩子也不是非要在十周內就變成注音符號高手。 
這十周,老師將介紹所有的符號和拼讀方法,讓孩子先體會、瞭解這些符號和自己口中唸出的聲音語言,是有關係的。老師們會設計不同的闖關遊戲,讓孩子挑戰指認、拼讀,而後聽寫符號。當然,對注音符號的熟悉,仍需靠日後持續的閱讀訓練。開學十周之後,國字的導入,將會讓孩子進一步認識到注音符號這套工具的厲害! 

親子可以這樣玩語文 

親子之間,語言的關懷和表達是最基本的互動模式,每天聽孩子說說話、也讓孩子聽聽爸媽心裡的話,是最溫暖的交流。上學路上玩詞語接龍、觀察來來往往行人的穿著打扮、表情動作;晚餐後玩玩符號配對、快問快答,睡前輪流說說床邊故事,都是很棒的語文促進活動。 

又例如,爸媽也可以和孩子透過規劃野餐活動,來提升語文能力。先互相交換分享彼此想要去的地方、想要玩的遊戲,建立共識(聆聽+口語表達)。接著,可以鼓勵孩子自己設計野餐的點心,條列需要的物品,規劃時間表(識字與寫字),甚至讓孩子研究公園地圖、或是看看邀請卡的內容(閱讀),寫張小小的邀請卡,邀請鄰居同學一起出遊(寫作)。 

剛學注音的孩子,已經能夠不再只以圖像表達自己的想法,他通常會很用心地拼出每一樣小點心的注音,也會很認真地寫下每一句誠摯的邀請呢!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