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的生活課,學什麼?

在國小低年級所有的課程設計中,最能夠與幼兒園銜接的,當屬生活課。對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各面向的學習目標並不在專業的技能,主要著重於能夠從不同角度認識、體察以及創造「生活」,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將知識更為生活化、系統化,是教學上最主要的方向。而這也是12年國教階段中,唯一專為國小低年級階段所設計的統整課程。 

以孩子為學習主體的生活課 

在新課綱裡,生活課程強調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從孩子的特性與興趣出發,以「自然科學」、「社會」、「藝術」與「綜合活動」為主要範疇,在整體設計上,是超越學科的,以「生活」為核心。 

這樣的規劃,一方面可銜接幼兒園的統整學習,幫助孩子們適應國小較具結構性的學業學習生活;二方面以主題探究拓展視野,並深化對生活中人、事、物的意義;三方面也為中高年級之後的領域學習做好準備,讓學童從生活學習中,建構與發展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以培養涵蓋真、善、美元素的核心素養。 

認識生活領域的七大核心素養 

新課綱中的生活領域,主要希望孩子能培養出以下七種核心素養: 
一、悅納自己: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學習照顧與保護自己的方法。 

二、探究事理: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 

三、樂於學習:對生活事物充滿好奇與喜好探究之心,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四、表達想法與創新實踐:使用不同的表徵符號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五、美的感知與欣賞:感受生活中人、事、物的美,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表現,體會生活的美好。 

六、表現合宜的行為與態度: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省思自己所應扮演的角色,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並學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 

七、與人合作:能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作的技巧。 

透過主題統整,有脈絡的學習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由系列的活動所串成,而任何一個活動都是由人、環境、事件等元素的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所組成,從不同角度切入來參與及感受,便能讓孩子覺知到不同的生活現象和意義。 

而主題統整教學模式,能讓教師有效地組織活動的脈絡與意義,協助學生累積與發展能力,形成素養。例如,本月主題是「水」,老師便可以活用連續幾週生活課,介紹水的特性、三態、水資源、水的生態(自然),和小朋友一起察探生活用水、社區水的處理問題、或是找尋水和人、人與水之間的依存關係(社會),輕鬆唱遊水的主題歌曲、玩玩水的遊戲(音樂),進而用他們所認識的水的特性來創作出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學習與觀察(美勞)。 

這樣的系列教學活動,孩子們可以從科學、人文、藝術的觀點,清楚了解「水的功能與重要性」,建立「對水的認識」,談「珍惜水資源」也才能夠深刻。 

另外,一個主題教學可以組織不同的素材,進行同一系列活動,例如豆子、風鈴、下課鐘、汽車喇叭聲、救護車的聲音等,都可以作為「探討聲音的素材」;甚至,同一素材,也可以在不同的教學主題中出現,例如紙飛機可出現在「風」、「玩具」、「摺紙遊戲」、「美化環境」等主題,做為學習媒介,發展出具情境脈絡的活動。 

因地制宜的生活選材與主題脈絡 

然而,這些各式各樣的主題、素材,都只是讓孩子達成學習目標與生活能力素養的一種媒介、一種工具,它們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換句話說,生活課程的主題脈絡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校而異的,而生活素材如此之多元豐富,不同老師與學校的取材設計,便可以呈現每個地方、每個學校的不同文化與風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