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語文力,從好好聽與說開始


文/張偉萍老師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資深老師 

「聆聽、說話、閱讀、寫作」四大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範疇,孩子掌握了這些語文能力,就是具備了與人溝通交際的能力。近年來,越來越先進、便捷的傳播工具,以及豐富多樣的傳播形式,不僅加快了訊息與知識流通的速度,也相對地提高了人們對於口語溝通能力的標準與要求。面對社會急速地發展與變化,爸媽該如何協助孩子提升語文溝通的能力呢? 

其實,只要把握以下兩點原則,親子平日相處時的溝通與對話,就是提升孩子語文力的最佳時機。 

專心聆聽,真誠回應 
在生活步調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互動時,能將一句話完整地聽完,然後充分回應,似乎已變得很不容易;常常話尚未說完整,對方抓到一半語意就離開對話,不但造成溝而不通,還會有不必要的誤解發生。 

學校老師在低年級的聽說教學中,會教導孩子聆聽時態度要安靜而專注,記住說話內容的要點;說話時要注意發音、語速和語調,還要注意說話的條理等等。建議爸媽與孩子可多利用遊戲、作客或突發事件應變等生活情境作真實的演練。 

要特別留意的是,爸媽除了要盡量給予一個單純的語言情境,在孩子說話時,放下手機,專心看著孩子的眼睛聆聽,真誠地回應他,也應同步要求孩子在大人說話時,以同樣態度的聆聽、回應。 

提問引導,形成完整語句 
聆聽和說話是訊息的輸入和輸出,二者關係密切。上小學以後陸續會有小組交談、小組討論等課堂活動,在這些小組談話活動中,聽和說是無法分開的,如果孩子沒有聽清楚組員的發言重點,就不可能作適當的回應,交談與討論也就不能順利展開。 

在小組談話活動中,聽辨其他組員的說話立場和重點,也是重要的基礎語文訓練。孩子可透過從聆聽所得的資料中先進行訊息的分析與歸納,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立場、組織與整理出回應的內容。此外,經由小組的討論,孩子可與同學作多面向的思考交流,進而激起團體中思辯的火花,達到聽、說能力與思考力同步訓練的目的。 

建議爸媽可多從日常對話情境中,以適當的問句引導孩子練習說出事件發生的經過,或是補足當時的語言情境,以訓練孩子的邏輯表達力。例如:孩子分享下課玩遊戲的經驗時,可以假裝不懂,問問孩子:「遊戲規則是哪些?」孩子常會受限於有限的詞彙量、語句結構而簡答:「就抓到,就輸了啊。」這時爸媽可再追問、引導他回答細節:「抓到哪裡算輸?頭髮嗎?誰輸了?」最後協助孩子整理成完整的語句:「原來,你們玩的是鬼抓人。只要鬼摸到跑走的人身上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交換身分,換被摸到的人當鬼,其他人就要開始跑了。是這樣嗎?」 

孩子學習寫作有一定的進程,必須從累積大量詞彙開始,接著學習造句、段落寫作、進而達到篇章寫作。以上的對話引導練習,是累積孩子詞彙量與語句結構良好的起點,只要爸媽持續不懈地努力示範,孩子耳濡目染之下,將會逐漸對完整語句的結構與事件邏輯心領神會。 

小一的孩子正站在學習的起點,看著爸媽的背影不斷地學習著。爸媽請記得在孩子跟你說話時,放下手邊事物,靜下心,好好聽孩子說話、陪孩子好好聽別人說話、也引導孩子好好說出想說的話;請爸媽別小看這樣的練習,它將成為學校老師進行「聆聽、說話」教學時最大的助攻力量呢。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