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勝忠 台中市圳堵國小輔導主任、台中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下課時,總是看到孩子們笑嘻嘻的在校園中玩耍,但在快樂的遊戲過程中,難免有些孩子會受傷,這可能是因為孩子對於自身安全沒有特別留意所致,也點出了校園遊戲安全的重要性。
在校園中,該如何提升孩子的遊戲安全意識呢?就筆者在校園裡的觀察,提供給家長一些建議。
親子實地探訪校園環境
雖說相較於校園外的公共空間,學校單純且安全許多,但也因此孩子經常沒有留意自己的安全就受傷了。建議家長們不妨利用入學報到時,與孩子一同參訪校園,並帶著孩子認識校園環境。透過實際探訪,與孩子討論校園哪些地方是危險的,應該避免去那邊玩;另外,一定要看過遊戲器材區,並告知孩子使用遊戲器材該特別注意的事項,而遊戲器材區旁的告示,就是親子共讀最好的素材,家長告知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並陪伴孩子遊戲,藉此建立孩子對於遊戲安全的正確觀念。
千萬不要在走廊上奔跑
再來,告知孩子生活中的危險常存在於「不小心」之中,所以進行任何遊戲或在校園裡行走都要注意安全,尤其不要在走廊上奔跑。根據統計,許多校園裡的受傷事件,都是出現在下課時的教室走廊上,這大多是因為孩子們奔跑所致,輕則自己滑倒受傷,重則與其他同學撞在一塊兒,撞得頭破血流而送醫救治。其實這些校園意外事件都可以事先預防且避免的,所以,要告知孩子「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在走廊上奔跑」,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也確保他人不要受傷。
遵守遊戲或運動規則
另外,在遊戲或是運動時,一定要遵守遊戲規則。下課時懂得自我保護,並提醒同學們也要注意安全;上課時聽從老師的指導,做好熱身活動,並且正確的進行活動與遊戲,才可以讓自己和同學們都玩得開心、玩得愉快。
避免遊戲時的危險行為
校園裡的遊戲器材區,常會看到許多孩子做出危險行為。例如:玩盪鞦韆時,孩子都想要盪到最高,因此要求同學幫忙往前推送,但是孩子沒有想到鞦韆擺盪的重力加速度,而被往後擺盪的鞦韆撞傷;還有些孩子在盪鞦韆時,故意在盪到最高點時往前跳,這樣的遊戲方式雖然刺激,但是刺激的背後就是意外的發生,筆者就曾遇到學生往前跳而導致小腿骨折的意外事件,這都可以藉由建立正確安全概念及遵守遊戲安全規則而避免。
孩子也喜歡玩「鬼抓人」,為了避免被同學抓到,孩子總是奮力奔跑,因此,跌倒的情形經常發生,尤其是下雨天場地濕滑,看到孩子在球場或是走廊玩鬼抓人,都會為孩子捏一把冷汗。此外,筆者也曾看到孩子在樓梯上玩「跳格子」遊戲,還有些孩子會坐在欄杆上再往下溜,以上遊戲行為都相當危險,家長要特別提醒孩子避免並注意安全。總之,家長可以經常的提醒孩子,要選擇玩得開心愉快且安全的遊戲,並盡可能避免危險行為,才是遊戲安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