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生該帶錢到學校嗎?──零用錢的給予與孩子的金錢觀

文/沈佳霓 台南市海佃國小低年級導師


「錢很重要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大家應該都同意,金錢在現今社會中是必要的。對小一的孩子來說,金錢代表的意思和我們想的可能不一樣。孩子看待金錢的態度,往往是取決於大人給予的原因以及給予後的對話。

家長想:
零用錢不多,應該沒關係吧!


「有個孩子會帶零用錢到學校來,單親爸爸抱著補償的心情,總是給他金額不一的零用錢。對他來說,錢是爸爸愛的表現,所以他也會分享給其他同學。即使老師跟他說爸爸賺錢很辛苦,他還是無法理解,因為爸爸還是不停給他零用錢,而他買的只是10元、20元的小東西,爸爸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即使是便宜的小東西,孩子想買就買,不加節制的習慣才是讓人擔心的。當孩子習慣了「想要就能買」的金錢觀,等到年紀漸長,有興趣的東西更多,也可能更昂貴時,家長還能負擔嗎?抑或是認定用錢來表達情感的孩子,會不會也用這種方式去討好、結交朋友呢? 

給家長的建議
平時購物前,最好有計畫的先列清單,購買後,再跟孩子核對項目,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易,才懂得珍惜。孩子年紀小,即使一天10元,都可能讓他們養成「有多少花多少」的習慣。因此,和孩子討論,大人會支付購買必須的東西,這是應該的花費;至於孩子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練習一天給固定金額,沒花掉的就存下來,直到累積到足夠金額去購買,養成儲蓄的觀念。

家長想:
怕亂花,不給零用錢可以吧!


「某次校外教學,有個孩子一到目的地,在紀念品區看到新奇玩偶,就把身上所有的錢花光了,甚至還跟同學借錢買更多。也有過孩子帶了大面額的鈔票,到合作社大買特買,看著孩子錢包裡的紙鈔,再看看孩子和他手上的玩具和點心,有些是自己使用,卻有不少是分給其他同學。」

上了小學後,孩子有機會自己在合作社、文具店和便利商店進出,對不常有機會運用金錢的孩子來說,運用金錢購買的行為,是獨立的一種表現。有些孩子會為了想買而買,而不是真的需要。孩子不能清楚分別「需要」和「想要」,一旦帶零用錢來學校,往往就容易興奮地想把錢花光,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的錢就可以花掉,不花掉好像就吃虧了,這種情形並不少見,有些導師不希望孩子帶錢到校,原因不外乎就是如此。

給家長的建議
有時給孩子一些零用錢運用,不干涉、但一定要知道用在何處,肯定孩子能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也不介意孩子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重點在於──給予金錢,同時也給予責任。善用金錢是該從小養成的態度,當孩子在一次次練習中慢慢學會「金錢當用則用」,這樣的態度是學校教不來的。如果導師要求孩子不帶錢到校,其實也無可厚非,因為和孩子談金錢觀,家長可以做得更完善,陪伴孩子在生活中練習。

是否給予零用錢是可以討論的

「零用錢該不該給?該給多少?」每一年帶班時,總是有家長發問或需要和家長溝通。以過去班上的案例,在給與不給之前,家長必須反問自己的是:當孩子索討金錢時,自己對孩子一天會用到金錢的地點和項目了解嗎?孩子平時和同學交流的項目需要使用金錢嗎?

如果學校沒有合作社,孩子幾乎在學校是用不上錢的,這時大可不必給零用錢,而是在平時購物或出遊時,給孩子一筆可運用的零用錢來練習;如果孩子必須自己購買點心、餐點或是交通之類開銷,就是必須的項目,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列出,再加上一些金額讓孩子能自主運用,這也是不錯的鼓勵。

不管如何,這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機會,不要被孩子一下子花太多錢或不當的運用金錢就嚇到,這都是可能發生的,責備孩子只會讓他更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協助孩子釐清需要運用金錢的原因,才是真的幫助孩子建立良好金錢觀的方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