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一直是林麗英老師面對發展遲緩或特殊幼兒家長常說的一句話,他以多年早療工作者的體悟再三強調,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快樂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文/林麗英

這20幾年來投身於早期療育和特殊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伙伴常問我:「發展這麼慢的孩子怎麼教?還要一次教三、四個?」我常回答:「先讓教室傳出笑聲開始!」老師能努力讓孩子快樂地笑,孩子才會樂於參與,老師也才能樂在工作。

學習要符合孩子的特性
發展遲緩孩子的家長總是焦慮、擔憂,疲於奔命地帶孩子趕場上療育課,孩子似乎就在醫院復健教室、各種療育教室中渡過追趕的童年。我常問家長:「上這麼多的復健或療育,你覺得你和孩子快樂嗎?」「哪一種課程對你的孩子幫助最多?」⋯⋯;家長往往難以說出明確答案,只是無奈地反問:「早療不是愈早愈好嗎?」是的!早期療育是愈早發現孩子的需要和注意孩子的發展,在專業人員協助下及指導家長進行促進訓練或遊戲,那是依孩子的發展現況量身打造,不是未整合而各行其是的片段療育。一般孩子也是如此,他們需要快樂、適性的學習,而不是在各種才藝教室間趕場。

生活中的學習比枯燥的課程有效
生活中的學習比枯燥的課程有效我總是看到許多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被要求在教室裡乖乖坐好,注意聽講⋯⋯,但是,如果老師所設計的學習活動無法引發孩子的興趣與動機,又如何要求他們有參與、有反應?如果孩子需要「提升手眼協調能力」,卻只讓他每節課重複操作插棒玩具,插5根、10根、20根⋯⋯,這樣的活動會吸引孩子嗎?孩子會樂在學習嗎?

任何一個孩子要達到「提升手眼協調能力」這個學習目標,有很多方法。在家裡,爸媽曬衣服時,可讓孩子幫忙夾上衣夾;喝飲料時,讓孩子自己插上吸管;小東西散落地上時,請孩子幫忙撿起並投入小瓶子中;我們更可以請孩子自己扣上釦子、解開釦子。這些生活中的夾衣夾、插吸管、揀東西投瓶子、扣釦子,都是「提昇手眼協調能力」的好活動,更重要的是,隨時可執行、過程是有趣的,也不會重複而枯燥。

善用孩子喜歡重複探索的特質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展開探索與學習;孩子在剛學走路時,總是來來回回走個不停;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當寶寶學會按壓開關是這麼有趣的事,那麼家裡的燈就被按得閃爍不停,這就是幼兒學習上最重要的一個特質——重複原則。

當寶寶重複進行某些活動時,他正告訴爸媽,我正在學習這個,爸媽就可以多運用類似的生活遊戲來引導孩子。例如:寶寶的語言正在萌芽,他會手指著「杯子」,說「ㄇㄢ」,大人就該回應「杯子」或「喝」,讓寶寶有機會仿說;寶寶喃喃說不停,走到哪兒說到哪兒,我們就多帶孩子認識生活上的物品來增加他名詞的語彙量;寶寶在操操弄弄時,就教他「開、按、轉、給⋯⋯」,來增加動詞量的表達;遇到旁人,鼓勵寶寶叫人來增加人稱詞。

動詞、名詞、人稱詞是寶寶語言表達的基本語彙,這樣孩子的語言能力才能進入「句子」階段;這些生活情境下的互動與遊戲,正是最好的語言學習關鍵。

發揮優勢,孩子不必套用同一標準
早期療育和特殊教育的工作,教導我認真看待每個孩子的不同,不把同一標準套用在每一個孩子上,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看待孩子的優勢、讓孩子的潛能有所發揮。這跟我過去在醫療工作的歷練是很不一樣的。

醫療復健工作歷練我要會診斷、找出問題,才能針對問題「矯治」,所以我學習找出孩子「問題所在」、要下一個「專業的診斷」,要能矯正;但是,在從事早期療育特教工作22年的歷練中,讓我體會「每一個有困難的孩子能順利跨越困難,都是因為優勢的發揮,而不是弱項的補強」,例如:要自閉症孩子主動地互動、解讀情境、維持良好的語言溝通,是不容易的事,但善用他們的優勢記憶能力、結構式的特質及有興趣的事物來發揮所長,就是最好的療育。我們早期服務的一位自閉症孩子,具備了線條圖像的優勢,結果線路版的設計成為他的強項,今年將代表台灣出國比賽呢!

所以,身為父母的你,重要的是看到孩子的特質與優勢,引發孩子的動機與興趣,陪伴孩子在生活中快樂學習;身為老師的你,如何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讓孩子是主動參與者、在快樂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班級經營。快樂學習、學習快樂,希望所有大人都能讓快樂的元素圍繞在孩子學習的每一刻!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