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媽媽的話---學校裡教母語

  在家裡,您是用什麼語言,和孩子相互對談的呢?什麼是您家的話?您想用什麼語言,保留和傳承家的情感?

  在近代追求成為國際人的同時,本土化,本土話,終於也逐漸獲得認同與共識--這是為了保存,對這片土地的認同、對台灣島嶼的感情哪。事實上,在各種語言的使用與變化中,確實保留並展現許多屬於不同族群的生態、文化、與人情脈絡;於是,母語本身,沒有孰優孰劣;因為除了溝通,它們還各自收藏了大多數,屬於自己、上一代、與下一代的共同記憶。

  鄉土語言教學,已列入當前的語文領域中,其中包括了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而甚至在孩子上小學前,一些幼稚園也開辦了河洛語教學的課程。爸爸媽媽或許會好奇,究竟校園中是怎樣進行「媽媽的話」教學過程呢?畢竟,半世紀以來,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還是以現行的「國語」為教學主軸,大多數的老師,也沒有受過所謂方言教學的訓練。那麼,他們如何構思這些課程?他們如何結合資源?家長又可以如何配合呢?

  以下,是由成長教育季刊提供,一篇關於母語教學的對談。這是發生在台北市南港區成德國小附幼舉辦的教學觀摩後,家長和老師、督學、園長與校長間的問答及回應,希望可以讓同樣身為爹娘的你,對鄉土教學有多一些的認識與思考。

問:貴校實施母語教學時如何分配上課的時數?
答:不一定,通常是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中。有時選一天為母語日,當日全校就用母語交談。

問:老師們原來就都會說台語嗎?
答:本校情形較特殊,八位教師中有七位其原來的母語就是河洛語,另一位雖是客家語但也會聽、說河洛語,因此沒有師資上的困難。暑假有去上研習課,學習運用河洛語教材教學的方法及一些語言學的知識,我們也期望能有進一步的學習。有些學校採用互補的做法,就是不會說台語的老師和會說的老師一起帶一班,不會說的就可以慢慢跟著孩子一起學習。

問:為何要從幼兒時期開始學母語?
答:從幼兒語言發展的角度來說幼兒期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因此從小學起最容易。說錯了,大家的包容度、接納度較高,不易造成壓力。

問:在實施母語方面,托兒所是否也有整體的教學推廣計畫?
答:目前托兒所亦確定要加入推廣母語教學的計畫,經市長批示由社會局進行整體規劃,只是時間較晚,但一樣會照幼稚園的程序進行。現在的教學觀摩也有邀請托兒所的教師參與。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