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足齡的孩子適合提前入學嗎?

  孩子還不滿六歲,該不該提前入學呢?每個縣市對未足齡入學的標準規定不同,要特別搬到可以提早入學的地區嗎?這麼做到底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判斷孩子是否適於入學的標準
  父母可以觀察下列幾項具體的標準,藉以判斷孩子是否要提前入學。
  1.語文能力
   看的方面︰孩子要能看懂圖畫的意義,例如︰布告板上的圖畫或指示。聽的方   面︰聽得懂別人的意思(不包括暗示)。說的方面︰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意    思。寫的方面︰這裏所要求的不是能寫字,而是能握住筆,畫出橫線、直線、   圓形和三角形等基本線條及圖形。
  2.注意力集中度
   孩子的注意力能持續越久越好,孩子聽大人唸故事時最好能持續十分鐘左右。   平日多看故事書、聽故事、畫圖或玩操作遊戲都能幫助兒童培養注意力集中    度。
  3.認知能力
   即判斷、思考的能力。這個能力除了由語文表達能力來觀察以外,還可以看看   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和發問的能力。認知能力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學習。
  4.體能方面
   入小學的兒童要會一些基本的技能,例如︰跑、跳、扔球、接球及攀爬等能    力。如果孩子先天上就比較瘦小也沒關係,父母可以多培養孩子跑、跳或和別   人一起遊戲的基本能力。小學裏,下課鈴一響,小朋友就都跑到外面玩耍,如   果孩子跑一跑就摔跤或爬一爬就受傷,可能就沒人敢找他玩了。如此,很容易   影響他的社會關係,甚至影響他的師生關係或學業成就。
  5.社會行為
   觀察孩子是否能自然地和成人相處,不怕老師,有事情知道找老師商量或幫    忙,也能和其他小朋友自然地一起遊戲、合作、共享、競爭等。如果孩子沒有   念過幼稚園,沒有和同伴相處的經驗,父母最好讓孩子上半年的幼稚園,為團   體生活作準備。如果無法唸幼稚園,父母也可以多帶孩子到鄰近已經唸小學的   小朋友家裏,去看看他們唸書、寫字、做功課的情形。
  6.自助能力
   也就是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例如︰他能不能自己上學、過馬路、看交通   標誌;路上有陌生人跟他講話,孩子知不知道不可以隨便到對方家裏、不要吃   陌生人給的東西等;如果父母都在外上班,孩子會不會保管好鑰匙、會不會開   門、有事會不會請鄰居幫忙;上學前自己會不會整理東西、收拾書本;上廁所   時會不會自己清理等。

  以上這些能力和幼兒的學業成就、師生關係、社會關係也有密切的相關。如果孩子具有大部分的能力,父母就可以放心地讓孩子進小學。否則,父母應該多加注意,培養孩子這些能力,如果缺失太多,則須延緩他的入學時間。

  假如父母覺得自己的觀察不夠客觀,怎麼辦呢?平日父母要多去看看孩子在幼稚園裏活動或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情形。如果要考慮提早入學,應該找幼稚園的老師商量,請老師提供孩子的活動情形作為參考。假使老師覺得孩子在生活習慣或團體的適應上已經夠成熟,身心各方面也都有適度的發展,那麼可以去念小學。否則最好再念一年大班或者換換環境,去唸另一所幼稚園,避免孩子變得太「油條」。

父母的指導是孩子的定心丸
  對未足齡而已入學的孩子,父母若能儘量來學校看看孩子的上課情形,知道老師教些什麼,回家後再配合指導,儘量彌補孩子在學習能力上的不足。如果一年後,學習情況仍然無法改善時,可以找輔導老師商量,是否需要再重讀一次,以免孩子因過重的負擔而影響身心健康。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