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隔代教養的問題呢?

  在現代社會的型態下,雙薪家庭越來越多,這種家庭型態,幼兒要由誰來照顧呢?許多年輕的父母會選擇委託疼愛孫子的長輩來托育。但是,兩代之間的管教問題,往往也因此而產生。

別讓教養觀的不同造成三代之間的隔閡
  幼兒喜歡聽祖父母講故事或以往的經歷,祖父母無形中成為過去經驗的傳遞者,而幼兒也能給老人家一種慰藉,使他們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但是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成長的社會背景不同,育兒觀念自然會有些差距。祖父母只是用以往的經驗來照顧孫兒,又因為年紀大,往往給予較多的溺愛及保護,難免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意見相左。父母親多半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以增進健康,增廣見聞。但是祖父母往往不願讓孫兒走出室外,一來是怕摔倒受傷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二來是怕吹了風會傷風感冒,增加照顧的困難。

  在飲食方面,嬰兒時期孩子對細菌缺乏抵抗力,在周歲前夭折的原因多屬消化道、呼吸道的感染。今天年輕的一代已經知道奶瓶煮沸消毒的重要,為了節省時間及火力,多半一次會準備六到八個奶瓶,以維持一天餵奶的需要。而有些祖父母卻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只要每次餵奶前用開水燙一燙奶瓶就夠了。又有些祖父母因為幼兒的牙齒尚未長全,為了幫助孫兒消化食物,往往把固體的食物放進自己的口中咀嚼,再餵給孩子吃。這種方式使媳婦不能忍耐。哪一邊是對的呢?雖然全都是出於愛,但是衛生問題必要時還是得要與婆婆做溝通。

  無論從教育或實際的觀點來說,親職都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僅是父母的幫手,在父母上班或外出時「陪伴」孩子。因此,當父母必須外出時,最好將孩子的生活需要準備妥當,例如︰奶粉調配得當後放在冰箱裹,到時候只要沖泡適量的水就可以給孩子喝了;或預先選擇適當的音樂,請長輩在孩子睡醒時讓他聽。這樣祖父母只擔任片面照顧的角色,與年輕父母的教育觀念就不至於衝突。而父母親每天一定要安排一段時間專心地與孩子相處在一起,責無旁貸地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積極經營雙方的關係
  這個問題多半是發生在三代同堂的家庭裹,在無法分開居住的情況下,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是避免衝突及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而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則決定於日常生活中相互溝通的型態。下列是經由溝通以建立良好家庭關係可以遵循的幾點原則︰

一、以行動取得長輩的信賴
  經由語文(言語、文字)和非語文(動作、行為)兩種訊息溝通,讓對方覺得你尊重他和他的意見。行動比語文的力量更大,因此,要儘量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平日說話的可信度。平日長輩覺得你講話、做事有道理、有分寸,發生爭執時,才容易取得他們的信任。

二、讓長輩清楚自己堅持的原則
  婆媳的意見相左時,要先判斷問題的重要程度;對會產生嚴重後果的問題,要和顏悅色的據理說服,對不會產生嚴重後果的問題,則不妨讓步。如果無法說服公婆,媳婦仍可不慍不火的堅持原則。由於平常媳婦能在其他方面尊重婆婆,建立起和諧的關係,當可使婆婆容忍媳婦偶爾的「頑固」。例如︰小孩常常晚上大哭大鬧,祖父母就認為要「收驚」,如果只是舉行一些簡單的儀式,對孩子沒有什麼影響,那就不妨尊重長輩的意見。如果類似的做法會危及孩子的健康,比如燒香之後帶回香灰,放在牛奶裡讓孩子喝等,就要和祖父母說明這件事的嚴重性了。

三、用說話技巧與柔軟的姿態與長輩做溝通
  平日在溝通時,儘量傳達正面的訊息,也就是說多注意對方的優點,欣賞對方的長處,並適時地表達你的讚美。平日做兒子、媳婦的(女兒、女婿)盡量不要堅持提出新主張、新思想要長輩接受,或以「我是孩子的爸、媽」的當然姿態出現。如果你期望兩代之間對第三代的育兒方式有較相近的觀念,可以設法不著痕跡地和父母、公婆在這方面多作溝通。譬如用聊天的方式講述現在教養子女的方法,或像講故事一樣地報導一些由於教育不當而釀成家庭悲劇的個案。

四、要對事不對人並尊重長輩的尊嚴
  當雙方意見不合而互相磋商討論時,要就事論事,講得清楚、具體、切實、而有理性。例如︰討論孩子不吃飯的問題時,不要扯到其他的問題,也不要以有傷尊嚴的字眼如不講理、落伍、頑固等作人身的批評。作晚輩的最好能忍讓些,不宜當著幼兒的面和自己的父母頂撞。等事情過後,找個長輩心情較為愉快的適當時機,好言相勸,分析利弊得失。話說開了,反而更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溝通。多費些時日,兩代間的步調當能逐漸趨於一致。

  如果是小家庭,父母只是偶爾帶孩子回去看望長輩,那麼意見歧異時,一定要仔細想想孰是孰非。要是長輩有理,就必須作合理的讓步;若不贊同長輩的處理方法,最好隨機應變,轉移話題或帶幼兒去別處,避免雙方正面起衝突。

五、多體諒長輩疼孫子的用心
  問題發生時,試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發生爭執時,每個人常自以為是地從自己的角度來想,因此,容易產生「對方無理」的先入為主的判斷,而導致憤怒不滿,使得氣氛越來越緊張。如果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了解他的善意,就比較容易心平氣和,諒解對方了。唯有在和諧平靜的氣氛中,才有可能互相溝通而解決問題。

六、尊重長輩可貴的經驗
  年輕的父母要了解長者心理發展的過程,同時也要找出問題的癥結,雙方一起來解決。在做各項事情之前,可以隨時求教於長輩,使長輩有被尊重的感覺及表達意見的機會。但不要依賴長輩操作過多的瑣事,以減少他們身心兩方面的壓力,避免導致雙方的不愉快。

七、引領長輩接觸新事物
  年紀大的人無論是心智和體力都較為衰退,與外界的接觸又少,不易獲得新知識、新觀念,因此,身為子女的應該多鼓勵他們閱讀書報,參加社團,這不僅能使他們生活得更充實愉快,也可以使他們在經驗之外又能有新的知識來幫助父母親們照顧幼兒。

兒子是重要的溝通橋樑
  婆媳對孩子的管教有爭執時,「兒子」是消除爭執的最佳人選。他要冷靜檢討家人的生活及彼此間的感情關係(例如︰孩子主要由誰看管撫養?婆媳的感情怎樣?婆婆是否被忽視?…等)。並從爭執的事件探求癥結(例如︰什麼事情才會有爭執?什麼原因引發爭執?)最後再設法解決。最要緊的是,平日兒子要製造機會促進婆媳間的感情,溝通兩代間對管教的看法,將一家人生活得和樂這件事情當作是自己重要的任務用心經營。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