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基礎科學態度

在自然課當中,雖然看起來像是玩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觀察樹葉、養蠶、紀錄天氣等,但對小朋友而言,能從中探索自然界的奧秘,從經驗當中去歸納推理,實在是非常重要的唷!

  最近,很多父母都感覺在資訊爆炸和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下,小朋友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國語、數學、英文、…實在是分身乏術,無奈之下,只好特別著力於語文和數學能力的培養,其他的學科暫時放一邊。然而,在自然課當中,雖然看起來像是玩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觀察樹葉、養蠶、紀錄天氣等,但是這些經驗對小朋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唷!而自然科學的學習,最重要的部分應在於建立孩子的科學態度!
爸媽應該怎麼想?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太急於讓孩子學會很多知識,所以買了很多書和錄影帶叫孩子看、讓孩子上補習班等等。可是學科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孩子記憶這些知識,因為科學是不斷日新月異,不斷有新鮮發現,怎麼學得完?真正有價值的應該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願意自己親身探索──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舌頭嚐、用手去摸和動手操作等等,是勇於探索奧秘、探索真理,是能夠推理歸納知識。國小自然課就是在讓孩子學習探索科學的精神和方法,所以不要太過於在意學校考試的成績;不要太在意孩子「學到什麼知識」,而應該多花心思去了解「經過什麼過程方法學到的」
爸媽可以怎麼做?
  首先,爸媽自己對於自然課程的學習要盡量支持,即便是沒有很高的興趣,就讓自己回歸赤子之心吧!單純而快樂地跟著孩子一塊兒觀察體驗自然現象、跟孩子一起認真地準備上課要用的材料,讓他有機會學習怎樣去蒐集、研究,孩子也會在爸媽的重視態度當中受到影響,而更加認真去學習。
  其次,市面上有些「一千個為什麼」之類的科學知識性書籍,可以作為家長的參考書,但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把這些書看過一遍就成為科學天才。這些書籍只能夠暫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但很可能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遺忘,一年後再遇到同樣問題,他又得再提出來問一次!當孩子閱讀這些書籍時,應該多鼓勵他想辦法去實際驗證裡面的知識,或是讓他用自己的方法解釋出來,如此一來,這些知識資產才會變成他自己的。假如你問他:「你怎麼知道的?」他一律都說:「書上講的!」可就成了沒有自己思考能力的背書機器了。
  最後,科學的態度是隨時隨地可以培養的,如果您願意用一點心去尋找,其實有很多材料可以教導小朋友,例如說剪報紙的時候,突然不小心把報紙掉落到地面了,不妨試試看,報紙飄落下來跟衛生紙飄下來的速度為什麼不一樣?多試幾種不同面積的紙張、不同材料的東西,就可以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又學到物理學的道理。家裡、室外、公園、大自然…到處都可以是現成的自然科學教室唷!隨時抱持好奇、願意嘗試的心態,您就會帶領孩子成為小小科學家!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