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永遠是對的?

尊師重道雖然是很好的美德,但是不是每個老師都值得學生敬重?不可否認有盡心盡力擁有教學熱誠的老師,但就算是為人師表,也難保不會對事情處置失當或言論失調,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怎樣以智慧化解衝突呢?

  在你心中如何去定義老師這個名詞?如何讓年幼的孩子知道,不只是校園內的老師才是老師,一個專精農業的農夫、對海洋有深究的船長、或是一位洞悉哲思的僧侶……都可以是一位老師,他可能是座寶庫,值得讓人尊敬並向他學習。孩子剛上小一的吳媽媽說,其實很難對小小孩解釋,什麼是老師?她說,在孩子開學前,她曾告訴孩子,老師就好像照顧花園的園丁,他很喜歡他的花圃,會時時給它們澆水、灑肥料,會非常的疼愛它們。而受到園丁全心照顧的花朵,就會長得非常漂亮健康。老師,就像那個園丁一樣。她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體會,但總希望能在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環境之前,先為他營造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

  在孩子人格還未發展成熟前,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絕對的影響力。學生與老師間能有良好的互動,能夠接受彼此,才能使老師暢開胸懷全力快樂的教學,孩子也才會在沒有對立的愉快環境中盡情學習。育有二子的楊敏雄認為,不是大人說的話就是對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要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而不是對老師唯命是從。

  尊師重道雖然是很好的美德,但是不是每個老師都值得學生敬重?不可否認有盡心盡力擁有教學熱誠的老師,但就算是為人師表,也難保不會對事情處置失當或言論失調,對孩子心理造成傷害。楊敏雄說,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孩子受委屈當然會心疼,但他在孩子面前會避免對老師有情緒性的批評,但會就老師的行為或言論,對孩子做合理的說明,趁機讓他學習如何處理事情與分辨是非,但如果事態嚴重,也會採取和老師溝通的辦法。因為不想讓孩子失去對老師的認同信任,引發價值的混淆,甚至產生對抗的心理。

  因為孩子對老師這樣的「相信」,老師的一言一行可真要慎重,但最重要的還是,忙碌的父母是不是也能參與孩子的成長?每個人都有自己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方法,關於師生間的互動,家長或許不會全數認同老師的作法,所以和老師保持聯繫與溝通是最好的方式,藉由老師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並利用聯絡簿,或者約訪,讓老師、家長彼此瞭解孩子在學校與家庭的生活,並且親師合作,還能即時導正孩子不當的觀念或態度。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