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會說話!研究:螢幕對孩子腦部發展影響大

孩子從出生到5歲的期間,可以透過閱讀促進大腦發育,現在科學更用驚人的影像來說服我們,透過擴散張量磁共振成像(DTI),顯示大腦發育的差異,很可能取決於閱讀和使用螢幕的時間。

許多腦科學的研究都告訴我們,孩子從出生到5歲的期間,可以透過閱讀促進大腦發育,現在科學更用驚人的影像來說服我們。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兒童醫院的閱讀與識字發現中心,2019年11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兒科雜誌》(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項研指出,使用螢幕的時間可能對5歲以下兒童的大腦發育產生極大的影響。針對同一組兒童,研究人員也進行了閱讀對大腦發育影響的研究,於2019年12月在《兒科學會雜誌》(Acta Paediatrica)發表研究結果。

這次的研究重點放在是家庭的識字環境(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如何影響3-5歲幼兒的大腦發育,共有47名幼兒參與了這項研究。研究人員特別感興趣的是,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如何影響大腦白質的結構和連接。這兩項研究是第一次透過成像,顯示大腦發育的差異,很可能取決於閱讀和使用螢幕的時間。

在使用螢幕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螢幕的訪問、使用頻率、查看的內容和瀏覽的情况。像是孩子可以接觸到螢幕嗎?螢幕放在哪裡?在臥室裡嗎?孩子吃飯時用嗎?他們是不是在和父母一起看螢幕?父母是否會挑選觀看的內容?在閱讀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看護者給孩子們讀了多少書,概念和內容的多樣性,以及在閱讀過程中的品質或互動,並測試孩子們的認知能力,評估他們的詞彙、語言處理能力和閱讀準備能力。

研究人員用擴散張量磁共振成像(DTI)對孩子們的大腦進行成像,顯示了孩子大腦語言和識字區域中有組織白質的增長,這些區域將支持學校的學習。在一個每天花兩小時使用螢幕的學齡前幼兒的大腦影像中,顯示在支持學校學習所需的相同區域,大腦的白質大量發育不全。

大腦的白質是由纖維組成的,通常分佈成束,形成腦細胞和神經系統之間的連接,對大腦各個部位的交流能力、增强功能和學習能力相當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完善的通訊系統,大腦的處理速度就會减慢,學習也會受到影響。辛辛那堤兒童醫院的兒科醫生約翰.赫頓博士說:「儘管大腦在各個年齡段都可以改變和學習,但在最初的五年裏,大腦的效率要高得多,這就是為什麼童年早期的經歷如此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3-4歲兒童每天使用螢幕時間不應超過60分鐘。研究結論也告訴我們,在上幼兒園之前,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可能會刺激大腦發展,幫助孩子發展語言和識字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資料來源:《兒科學會雜誌》(Acta Paediatrica)CNN

 

最新觀點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