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對說話方式,增進嬰幼兒語言發展

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中心(I-LABS)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接受「父母語」輔導課程,影響了家長對嬰兒說話的方式,同時也指出多使用父母語說話,有益於增強嬰幼兒的語言能力。

當父母知道說話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是否會願意改變他們的說話方式呢?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中心(I-LABS)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接受「父母語」輔導課程,影響了家長對嬰兒說話的方式,同時也指出多使用父母語說話,有益於增強嬰幼兒的語言能力。
 
「父母語」(parentese) 是以一種直接和孩子說話的方式溝通,特色是音調高、節奏慢,具有社交吸引力,會邀請嬰兒做出反應,家長運用簡單的句子加上開心且投入的音調,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幫助孩子理解並做出反應。這項新研究的著重在父母接受輔導之後,長期下來的影響與結果,包括父母說話的方式、親子間對話以及孩子18個月大時的語言變化。
 
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組父母接受輔導課程,另一組則沒有,輔導課程分別在孩子6個月、10個月和14個月的時候進行。研究人員給所有家庭一個輕便的錄音機,裝在特製的背心裡,讓孩子在6、10、14和18個月時穿上,以便研究人員監測家長對父母語的使用、他們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以及孩子說了什麼。
 
幾乎所有參與研究的父母原本就已經使用父母語說話,但是兩組父母的使用方式差別很大。有接受輔導課程的成員對父母語有更多的了解,知道它對認知與社交上的好處,也了解善用使用的時機與方式來增加與孩子的互動,同時也理解父母語對孩子語言發展的正面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輔導課程的家長使用父母語的次數增加,孩子的發聲能力也增強了,甚至在輔導結束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持續增强。在14到18個月之間,被輔導的家庭在親子對話和孩子發聲表現都出現了急劇發展。接受過輔導家庭的孩子可以說出真正的單字,比如“香蕉”或“牛奶”,頻率幾乎是對照組孩子的兩倍。調查更指出,受輔導家庭的孩子18個月大時,平均詞彙量約為100個單字,而對照組的孩子是60個單字。
 
以早期語言及大腦發展研究享譽國際的Dr. Patricia K. Kuhl,也參與了這項研究,她表示:「在這項研究中,觀察到除了父母的說話方式,如果加上社會的支持,給予家長輔導,讓他們對於跟孩子說話這件事更有意識,就可以幫助促進嬰兒最初的反應能力,這些反應能力會變成單字,形成句子,培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
 
從研究結果看來,即便家長普遍都使用了父母語跟孩子說話,若是有社會力量的介入,讓家長能夠意識到對孩子說話的重要性,並且能夠掌握說話的「時機」、「頻率」、「方式」等重點,就能更有效的引導孩子,激發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需要為孩子不斷的學習,如果能獲得社會資源的輔助,或是親職機構的支持,父母也將擁有更多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動能。
 

資料來源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Science Daily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